永兴县财政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9-01-09 12:03 来源:县财政局 作者: 【字体: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财政局紧紧围绕“一二四四五”的发展战略,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自觉服从和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克难攻坚,努力拼搏,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全县财政平稳有序运行。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0%,同比增长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94.2%,同比增长1.3%。税收总收入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13.7%,税收总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2亿元,增长8.1%,地方税比为65.5%,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4.83亿元,同比下降9.6%,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34.5%,各项收入指标均按省市县考核要求完成任务。

(一)夯实征管举措,在推动财政收入稳健增长上展现新作为。我们始终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聚财职能,广泛扩宽财源,狠抓收入组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一是落实任务保收。年初按预期目标及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财税部门、园区,建立收入征管联动机制,按月分析调度收入工作。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组织力量深入工业园区、纳税企业、财源项目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县财源税源状况,每月对财政收入情况、重点税源企业(项目)税收进行形势分析,落实收入任务和举措,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主动作为增收。把“两区四园”作为全县的产业洼地、企业洼地、财源洼地来打造,在开发区成立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产业项目的日常工作,优化园区产业引导资金拨付程序,树立“引税”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园区落地,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大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完成了对全县23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全县57家行政事业单位的660间门面承租情况的对比、核实。积极盘活时代广场、沙子江小区、柏林安置房、永兴宾馆等资产,加强银都集团、水电公司、郴电国际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收。加大立项争资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立项争资考核办法,完善优化考核工作机制,积极落实争资工作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单位立项争资工作积极性。三是严格征管促收。积极应对各项不利因素,加大税源的稽查、清欠和监控力度,对照预期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财税工作责任,与各征管主体单位认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强化措施,针对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抓管控、抓排查、抓清欠,堵塞漏洞,先后组织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实体企业促收、筹备上市融资企业所得税缴纳、房产行业专项清理、银都集团资产归集等征管行动,有效促进了财税增收。

(二)落实积极财政,在助力经济健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坚持以用好财政政策、用活财政资金为抓手,努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和融合发展。一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驱动作用,大力培育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成长。设立1.2亿元的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县本级“两区四园”内的重点产业项目。安排科技资金7836万元,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申报项目资金500万元,已到位资金351万元。积极做好“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工作,拨付产业引导资金10800万元,支持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鼓励中小微型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为企业争取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到位总资金135万元。争取资金484万元,用于支持煤炭企业和爆竹企业关闭退出。争取煤矿关闭退出资金和产能置换交易资金3443万元,为落实煤炭、爆竹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继续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拨付国家“城市矿产”后期资金6000万元推动项目建设。拨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4820万元,有效推进了马田第二人民医院、碧塘中学、忠和片区居民安置、龙山路小学等项目建设。配合国土部门争取到省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256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指标156.87公顷,有力促进我县用地建设报批耕地占补平衡。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普惠性减税和非税收入取消、停征、减征、免征和缓征政策,本着“定向、定期、精准、有力”的原则,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逐项落实到位,让企业“轻装上阵”,切实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同时,围绕提高效能,进一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环节进行再梳理、再简化,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少跑腿、办成事。

(三)优化支出结构,在保障重点民生支出上取得新成就。我们始终坚守财政取之用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不断化解民生难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全年民生支出达27.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2%。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490元补助标准,建立健康扶贫工程“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户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补充起付线降低50%。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特殊群体救助及补贴标准全面提标,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到14类55项,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55元/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提高至800元/人×月,全县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4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292元/月,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费提高至380元/月,确保了各类社会保障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发放小额贷款1600万元,财政贴息119.7万元,先后为266名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等弱势群体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二是坚持教育优先。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优先保障。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43亿元,其中安排6627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运转,有效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安排3271万元用于全面改善贫困偏远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筹措资金4100万元用于化解大班额,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安排学生资助资金2113.45万元用于持续加大教育扶贫帮困力度。三是城乡统筹共建。安排城乡环境卫生同治资金4299万元,用于城乡卫生清扫。安排城乡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资金3227万元,建设完成城区及乡镇垃圾中转站27座,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拨付农村土地整治资金1838万元,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拨付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断头路连接、贫困村通组公路资金3757万元,拨付城市年费优惠群体公交补贴100万元,对农村公交乘车补贴提高到300万元/年,群众安全出行、方便出行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拨付42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解决7.5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时兑付农村危房改造县级配套资金409万元,有力保障了弱势群体“居者有其屋”。

(四)深化财税改革,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上凝聚新优势。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创新添动力,充分发挥财税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突破口、先行军、当头炮作用,以既着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集聚起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势能。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动跟进和全面落实中央税制改革部署,切实增强预算统筹能力,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政策。继续把压减非税收入、提高收入质量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提升财政运行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提高部门预算细化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的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更科学的反映财政支出活动。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充分应用专项检查、会计监督、项目评审和绩效监督结果,对部门预算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核。大力加强与国有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的融合力度,建立财政资金监管平台,以财政信息共享实现财政资金监督的全面覆盖。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公共资源目录清单,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提高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严格落实采购人的需求标准制定、代理机构选择、履约验收管理等权利,扩大采购人的自主权。落实简政放权,取消已到期的公车定点加油制度、简化政府采购项目计划登记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建立采购人内控制度,有效促进采购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四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落实“互联网+政务”改革,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梳理确认工作,与省级目录库的行政许可及其他9类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比对,对确认为县本级权力的44项进行“四办”类型分类处理,对受理、审核、办结业务进行明确分工、操作实践,积极推动线上线下集成融合,以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

(五)强化资金监管,在引领财政科学管理上跃上新高度。我们始终坚持以监督管理为保障、以创新机制为方略,高标准严要求履行资金管理职能,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一是突出绩效管理。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工作,加大财政支出评价力度,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23个,评分标准713项。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前移至预算编制审核关口,建立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加强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部门预算编制与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的全覆盖,全年先后组织对191个项目共6.32亿元开展绩效自评。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坚守“三保”支出底线,不断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建立国库资金预警机制,对国库余额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掌控全县财税收支情况。按月对资金调度情况进行测算,合理规划库款使用,及时向省厅申请调度资金,全年先后调度资金23.35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县人员工资、正常运转、基本民生等支出用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结余两年以上坚决全部收回财政,两年以内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先后清理存量资金8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加强财政借款清收,制定了《永兴县财政性借款清收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下达催缴通知书、委托公安部门约谈、财政拨款代扣、法律诉讼等途径累计清理收回财政借款9560万元。加强国有土地收益挂钩,推行宗地预算,据实拨付成本,切实提高了财政可用财力。强化预算约束,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专项业务经费压缩10%~30%。三是强化资金检查。科学合理制定监督计划,紧扣财政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高度关注民生资金和产业发展等公共投资预算执行和财政支出检查。先后组织开展了部门预决算、专项转移支付、政府采购、扶贫攻坚、私设“小金库”、会计信息质量、预决算公开等监督检查,其中会计质量检查查出违规问题金额65.05万元,重点单位检查查出违规问题金额554.54万元。四是提高资金效益。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严标准、明清单、重核查、简流程,切实提高财政评审工作质量。全年完成评审项目236个,审核金额99605.55万元,净核减金额14136万元,审减率14.2%。积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采购管理机制转型,基本实现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全覆盖。累计完成已备案采购项目合同385项,采购预算25011.6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2765.13万元,节约金额2246.49万元,节约率8.98%。

(六)坚持统筹兼顾,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上开创新局面。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当前与长远,保持财政工作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增强前瞻性,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并重的原则,对政府性债务进行早安排、早部署,集中人力、物力全面摸清底数,做好债务的清理,分门别类进行梳理,确保底子清、数据准、情况明。落实化解措施,着力降低风险程度,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全县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领导小组,建立了月专题、周调度的议事制度。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制定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方案和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明确债务化解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将化债任务量化成指标、细化到项目,逐项、逐笔地落实债务化解。对债务风险较大的县银都集团、县国土资源局、县担保公司等单位及时下发债务工作交办函,督促落实责任。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停、缓、调、撤”要求,科学合理调整政府性投资项目,有效减少了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做到了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全年累计支付本息及工程款38.25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还本付息25.27亿元(本金20.15亿元,利息5.12亿元);财政还本付息7.98亿元(本金6.48亿元,利息1.5亿元);工程款累计支付5亿元。切实优化了政府债务结构,做到了债务规模总量控制得当,债务率指标低于警戒线,政府债务综合债务率由橙色预警降为黄色提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增长机制。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36.27万元,统筹整合扶贫资金111793.85万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会同扶贫部门建立扶贫项目库,确保资金安排与脱贫需求紧密挂钩。严格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动态监控系统等网络平台,对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控。三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在增投入、转方式、建机制上下功夫,出台了《永兴县财政局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统筹整合资金,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污染防治攻坚支持力度。先后安排县环保监测能力提升工作资金400万元,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资金300万元,非法冶炼行业集中整治资金290万元,太和工业园周边土壤修复资金3000余万元,塘门口渣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资金800万元。通过做好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资金保障,落实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

(七)夯实发展基础,在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上呈现新面貌。我们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责任当担,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行稳致远。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将加强党建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年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8次,解决重大问题11个,与党支部书记谈心谈话19人次,开展支部党建活动督查3次,推进各支部整改问题40余个。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新增党员活动室2间,党建设施严格按照要求完善。进一步优化党支部配置,新发展党员1人,将新转入6名年轻党员按需充实到各党支部,有效激发支部活力。深入开展扶贫结对帮扶、社区结对走访、义务植树、文明劝导、支部党建知识竞赛、“党的十九大精神微心得、微宣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和七一瞻仰湘南起义纪念碑,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精气神。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支部制度,按月参与联系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并上党课。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建条例,并结合实际制定《中共永兴县财政局党委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中共永兴县财政局党委机关党员积分管理办法》等制度,有力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升温。二是凝聚工作合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机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办事公开透明。班子成员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工作上顾大局、看实干、讲付出、守纪律,做到了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筑牢思想根基。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思想素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事项,把握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深入推进 “工作落实年”活动开展,通过以学促能力提升,以干促工作推进。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学习教育与财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四讲四有”为标准,在全局营造“看工作能力,比工作业绩;看群众评价、比服务态度;看担当精神,比工作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凝聚合力、夯实功力、铸就定力。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二四四五”战略部署,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和引导撬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严格落实各项减税清费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财政金融政策,调整财政性存款分配办法,支持发挥金融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全力推进财源培植。完善综合治税措施,扩大平台共享数据范围,形成综合治税合力,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导向,持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重点领域投入,更加注重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效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支持开展“五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支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巩固化解大班额和全面改薄成果,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教育和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落实生均拨款标准,促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及各项补助政策,支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严格落实养老金、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等提标政策,加强对特困人员、残疾人的兜底保障。

(三)坚定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规范管理,坚决守住政府性债务底线和红线。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和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落实限期化债计划,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严控增量。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产业扶贫,加强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探索资产收益扶贫,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用好上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重要用于城镇污水处理、污染治理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

(四)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动态,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人均定额、物均定额、比例定额三者有机结合的定额体系,适时推出按照定额标准统一测算加特殊事项据实核定的办法测算公用经费需求,全面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推动评价结果与财政支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挂钩。三是探索财政投入新方式。在资金使用上由无偿变为有偿、拨款变为投资、资金变为基金,探索运用事前补助、后补助、风险补偿、基金投入,购买服务等多种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有效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