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5 来源:永兴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体: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永兴县农业局  2017年12月)

2017年,全局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攻目标,不断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再次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龙头企业发展来势良好,全县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数量为近年最高。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县推进洁净乡村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在全市作典型发言,并先后被新华网、湖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便江镇、松柏村、永兴冰糖橙、华大农业公司、沃原生态农庄、板梁古村等分别获全市十大美丽乡镇、十大美丽乡村、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十大标志性农业龙头企业、十大示范性休闲农庄、十佳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永兴冰糖橙荣获2017年全国十佳柑橘地标产品。全年争资立项4367.8万元,完成情况为104%,招商引资3400万元,成情况为100%。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是粮油生产“稳产、提质、增效”。产量持续稳定。全县粮油生产面积80万亩,总产33万吨左右,其中早稻生产面积26.5万亩,中稻生产面积4万亩,晚稻生产面积29.5万亩,豆类、薯类等旱杂粮生产面积9万亩,玉米生产面积11.03万亩,全县粮油单产和总产基本与上年持平。结构逐步优化。通过实施“湘米工程”和“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全县推广高档优质稻达14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以上。效益进一步凸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稻+鱼”和“稻+油”生产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片一品”,金鲤鱼大米、高峰公司等企业与农户结成对子,开展优质稻订单收购和代收、代加工,落实订单生产面积近10万亩,在促进产业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农户增收及贫困人口脱贫。二是特色产业提质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依托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编制了《湖南省永兴县冰糖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实施“百企千园”等项目,今春全县新栽种冰糖橙0.66万亩,栽植冰糖橙无病毒容器苗22.87万株,新建规模100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11个。强化品牌营销。预计今年全县产量将增长40%以上,先后与淘宝天猫、京东、百果园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型生鲜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与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合作制作专题片进行宣传,全面推进冰糖橙销售。三是 “菜篮子”供应充足。以设施农业建设为载体,抓好蔬菜产业提质改造,提质改造蔬菜面积1200亩,新增专业菜地1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2.3万亩,其中城镇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设施规模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的博亿农业公司和沃原农业、水龙专业合作社、舜德农业种植等专业合作社6个,全年我县蔬菜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未出现大的波动。四是品牌培育壮大。全县共有农产品注册商标40件,永兴冰糖橙获全国驰名商标,泰宇油茶、金陵乡油茶获湖南著名品牌。先后组织了永兴冰糖橙、泰宇油茶、金陵乡山油茶、“尽善”腐竹申报“湖南农产品著名品牌特色名录”,组织永兴冰糖橙申报湖南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二)接二连三融合加快,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一是龙头企业扶大做强。先后联合县财政等部门配套出台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将农业产业化专项引导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以项目扶助、贷款贴息和发展创新奖励的方式,用于龙头企业培育,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0家,年内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县级15家。预计本年度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现价总产值12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6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带动农户3.4万户,基地面积32.6万亩。二是农旅结合更加紧密。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强化与县旅游部门对接,着手编制永兴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到永兴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中,加快推进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服务指导,全面开展省级星级农庄提质改造,推荐沃原农庄参与全省休闲示范庄园创建,板梁古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推动青青窝、源和等新建农庄省星级标准化建设。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全县共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4家,休闲农庄32家,其中国家五星级农庄1家、省三星级农庄10家。年内休闲农业新增投资3亿元,接待人数95万人次,同比增长率13.7%;经营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1.5%,带动农户就业数5100人。三是重点项目有力助推。成功引进香港盈泰环球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宝物流有限公司,投资瑞丰生态农业观光园、青青窝农庄建设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沃原生态农庄二期建设和青青窝农庄建设被列入全市农业重点项目,2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7110万元,完成进度为100%。

(三)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建设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个农民小康新村(规范农村建房示范点),建设12个村庄整治示范村等内容纳入2017年全市重点民生项目考核指标,目前已经全部完成。高亭司镇油市村、便江镇塘门口村等4个村被评为2017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1.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一是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村33个,共投入建设资金1.38亿元,建设小农水工程、饮水工程、改善医疗环境、村小维修、村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等项目184个。二是集中打造西河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在西河沿线重点打造了松柏村、堡口村、油塘村等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提质改造了沃原农庄、前进农庄等省三星、省五星级休闲农庄;大力推进产业建设,重点建设了秀水凹千亩油茶基地和胜利村、湘阴村千亩油菜基地。努力把西河沿线建设成为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建房、新农村建设等“四带合一”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田园综合体。三是着力抓好湘阴渡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做好城镇规划、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创造休闲宜居环境、打造功能完善乡镇、服务民生等几个方面全面推进湘阴渡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新建206个标准化垃圾亭,全面实现14个行政村260个村民小组的垃圾统一收集清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80万元的自来水改造项目,铺设改造自来水管网22000多米,主水管网已接通9个行政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3%,切实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沿线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废弃猪栏茅厕1604间,兴建水冲式公厕13座,立面改造1500余户。西河风光带沿线配备了保洁员和电动保洁车,保洁费由县财政按6000元/年/村拨付至各乡镇。完成沿线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完成村组绿化25个,公共绿地面积人均23平方米以上,中心区域共完成道路绿化8条,全长15000米,完成空坪闲地绿化3.1万平方米。四是着力抓好特色产业村建设。黄泥镇涌水村万亩永兴冰糖橙标准化基地的水、电、路、通风库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善,并安装了滴灌、太阳能杀虫灯等配套设施,并建立了观景台,冰糖橙公园建设正在纳入规划。

2.“洁净乡村”行动扎实推进。全县40%以上的村庄实现卫生保洁、环卫设施、卫生厕所、建房管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聘请保洁员2066名,负责村(居委会、社区)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实现农村全面保洁;基本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建成村组垃圾收集亭4130座,投放垃圾分类桶3.1万个,购买环卫车辆74台。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四级联动垃圾处理模式,全县乡村垃圾处理达到了“五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智能化、市场化)目标,全县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全县新启动建设21个小康新村(集中建房20户以上)和27个5户连片集中建房点(集中建房5户以上20户以下),累计建成小康新村55个、五户连片集中建房示范点28个。开展了2期共300余名建筑工匠培训,累计完成1600余名建筑工匠的培训。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在西河风光带沿线村和新农村建设村新建三格式化粪池2038座,共拨付户厕奖补资金61.9万元。在500人以上的自然村以及西河沿线村组等重要节点建立无害化卫生公厕20个。

(四)农村生态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一是突出减量提效,强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促进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5.5%,其中推广配方肥2.13万吨(实物量),配方肥施用面积71万亩,全年农作物化肥总用量减少0.25万吨(折纯量)。以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恢复绿肥生产。在鲤鱼塘镇创建万亩绿肥生产示范片1个,在湘阴渡、油市、高亭等地创建千亩绿肥生产示范基地3个,全县种植绿肥面积13.5万亩,按平均每亩减少化肥4.5公斤计,减少化肥施用量540吨。二是突出减量控害,强力推进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控技术,全县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2家,建成标准区域服务站2个,政府扶持服务组织购置植保无人机16台、振频式和太阳能杀虫灯120台、大型担架式喷雾器30台,全县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5.2万亩,完成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应用面积12万亩,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三是突出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广油菜秸秆快速腐解还田、烤烟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水稻撩穗收割还田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组织召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2次,引进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在金龟镇、鲤鱼塘镇收购水稻等农作物秸秆1000余吨,结合创“环模”工作,开展农作物秸秆野外焚烧专项整治,对各乡镇、村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督促各乡镇安排人员在农作物收获关键时期开展巡查,秸秆焚烧得到有效遏制。四突出部门联动,强力推进耕地质量监管执法。先后联合县国土等部门,对雷社元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挖砂损毁耕地案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交的湘阴渡马家砂场滥采滥挖损毁耕地的交办件,进行实地踏勘后,出具了耕地损毁鉴定报告和调查报告。对马三公路项目占用耕地,下达了剥离耕作层的整改通知。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农资质量保持良好水平。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出动执法车75台、执法人员430人,对全县15个乡镇的115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清理整顿和行为规范,共抽样检查农资样品86个、标签样品200个,取缔经营条件不合格的门店3家、流动摊贩6家,收缴三无农药产品15余公斤、散装种子50公斤。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农资质量安全事故。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良好水平。以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为契机,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县、乡镇、村(企)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黄泥、龙形市等乡镇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全县农产品例行监测共抽样1845个,合格率为98 %,省市抽检97个,合格率为100%,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制定了全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规范化管理,发放标准化档案记录手册3000余册,督促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台账,确保了农业投入品购买、农事活动操作、产品流向及检测等的全程可追溯。打造了鲤鱼塘、湘阴渡、太和等3个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黄泥涌水、碧塘-湘阴渡等2个万亩冰糖橙标准化生产基地,湘阴渡镇、便江镇、塘门口镇等乡镇共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38万亩。

(六)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

1.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以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联合县财政、农口相关单位,组建了由9名省级专家、98名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共107人的永兴县科技服务团,分成12个服务小队,进基地、进贫困村、进农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户340余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6期,培训人数300人,举办实训指导(田间学校)课58场次,实训人次4800余人。通过对扶贫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再生稻“四防一增”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水稻旱育保姆拌种育秧技术等农业新技术,甬优4149、甬优1538、甬优9号、隆两优华占等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全县农业主推技术和主打品种利用率达90%以上。全县共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6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00户,加强了农业科技利用率、普及率。

3.突出减肥增效抓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增效项目取样和外业调查350个,个性化服务150个,化验3500项次。在黄泥镇涌水村创建了5个冰糖橙地力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在便江镇创建了5个冰糖橙调优结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推广冰糖橙专用配方肥740吨。

4.着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全县新建沼气池88个,太阳能热水器已验收完成73台,省柴节煤炉灶100台;创办便江镇锦里村、塘门口街道文洞村、洋塘乡大泉村、金龟镇三联村、樟树镇便冲村、龙形市乡大枧村等太阳能示范村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66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台。

(七)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农业农村活力进一步激发。

1.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一是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全县15个乡镇2个街道筹备办242个村已基本完成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公示审核工作,正在开展数据汇交、县级自查、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土地确权面积43.69万亩,超过二轮承包面积3万亩,占二调面积的82.8%。二是加快推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2017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流转总面积达119.24万亩,流转比例达43.93%,同比增加3.27%,奖励2016年度规模流转项目150个,落实奖扶资金110万元。三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1家,合作社总数达到695家,新增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4个。新增家庭农场项目48个,总数达137个,发展粮食种植面积25956亩。

2.强化农村基础管理,规范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开展村级财务清理审计。按照上级村级换届统一部署,年初全面启动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工作,4月底全面完成242个村32个社区财务清查审计,共清查审计资金总额70271.135万元,共查出问题335个,清退清缴违规金额329.54万元,查处违纪人数7人。二是加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工作。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交易工作制度,把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精准扶贫项目作为交易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公共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工作。目前,全县已集中交易集体资产资源130宗,交易金额达3260万元,有效维护了村集体利益。三是努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指导村级通过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兴办集体企业,发展经济实体,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年增加经营收入达标村68个,总数达239个,比重达99%。四是强化农民负担监管,维护农民权益。全面落实惠农补贴“一卡通”制和备案制、公示制,落实涉农收费审核会签制、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制等十一项制度,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65项15767.23万元。开展涉农乱收费乱摊派专项整治,全县共治理惠农政策落实问题22个,清退违规收费251.43万元,处分责任人员7人次。五是强化“一事一议”项目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与全县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复核,共审批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150个,落实奖补资金1128万元。

(八)突出产业主导,扶贫工作有力推进。一是及时出台政策。为保证我县产业扶贫不断深化,引导贫困农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我局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18)》,出台了《永兴县农业局脱贫攻坚重要措施分工方案》、《永兴县农业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等文件。二是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我县2017年共投入产业化财政扶贫资金500余万元,扶持冰糖橙种植、蔬菜、水稻、养牛、养羊、养鸡等产业化种养殖项目,覆盖全县33个重点贫困村。三是贫困户自身发展情况良好。自主生产经营的贫困户达到产业发展要求的3000余户,获取扶持奖补资金400余万元。四是主体带动明显增强。发挥带动作用的重点新型经营主体42个,全县33个重点贫困村都建立或引进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村主体带动全覆盖。全县有主体带动的贫困户7865户,占有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数70%以上。五是到村到户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贫困村的项目48个,支持贫困户项目数3082个,实施特色种养业的扶贫项目的贫困户覆盖率达85%。六是利益联结得到深化。县冰糖橙公司争取的“2016年度湖南省千园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与属地村签订了合作协议,村里每年可分得4万元公司红利,切实保障了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抛荒、土地流转难。二是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增长乏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缺少农产品加工园区龙头带动,难以引进加工企业形成抱团发展,导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率偏低。四是产业扶贫面临诸多瓶颈。大多数贫困村“一村一品”没有完全形成,缺少品牌,产业化程度不高,利益链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三、2018年工作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以推动农业农村动能转换为方式,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加快建设“五个永兴”提供有力支撑,让永兴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绿色和效益。

(一)抓实两大产业

1.抓实粮油产业。以继续保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确保粮油生产不滑坡为目标,深入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稳面积、保增长”,进一步强化粮食监测点建设,全面推广早稻集中育秧,大力实施湘米工程,落实优质稻种植面积,推行全程机械化,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2018年,全县粮油生产面积保持在8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3万吨以上。扶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进程。发展“一乡一品”,打造七甲红米基地、龙形市、大布江富晒米基地、鲤鱼塘高档优质稻米基地等,通过产业带动,不断提高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2.抓实冰糖橙产业。着力抓好冰糖橙产业普惠制开发工作,会同县农开部门,在今冬明春,建设高标准基地5000亩。着力抓好品种选育和老果园改造工作,引进优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推广,对现有老果园逐步淘汰一批、高位换接一批,促进品种结构优化。着力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大普查和综合防控力度,全面推进病株砍除工作。着力抓好品牌推广,建立健全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举办一次以上有影响力的大型推介活动,拓宽销售网络。

(三)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1.推进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围绕冰糖橙主导产业,对现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力争通过1到2年的时间,将其培育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粮食、油茶等特色产业,各重点扶持1家市级龙头企业,将其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对现有县级龙头企业进行筛选,确定一批作为市级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2.加快“永”字号品牌创建。加大对永兴冰糖橙等现有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深入挖掘金鲤鱼大米、青山垅红米马田腐竹、三塘薯制品、银都红橘等地方特色产品,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品牌标识,创建名牌产品。组织农业企业抱团参加中、省市级农产品展(节)会,进一步提升永兴冰糖橙等一批“永”字号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3.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湘阴渡西河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带建设,逐步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区。推进休闲农业庄园提质升级,将沃原农庄、前进农庄、青青窝等休闲农庄打造成三产融合的示范农业庄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三)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按照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五美”标准,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村30个以上。重点打造近两年申报的省、市级示范创建村,确保成功创建1个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推进西河沿线、郴永大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结合湘阴渡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重点将西河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

2.推进洁净乡村行动。加强垃圾治理,完成全县智能环卫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全覆盖并高效运转,建立和完善城乡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推进规范农村建房,以散户管理和五户以上集中建房示范点建设为重点,突出“一户一宅、拆旧建新”、“三拆”和旧村改造,完善奖补政策,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房。实施“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旱厕拆除工作,全县所有行政村消灭旱厕。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公厕。同时,继续抓好柏林镇特色小镇建设。创建30个秀美村庄。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压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真正形成“政府负总责,各部门按职责各负其责”监管体系。二是建立完善档案台账。以乡镇为单位,摸清乡镇所管辖范围内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台账,形成网格化管理。三是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基地生产操作规程,坚持按标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四是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五是加强农资质量监管。对农资家庭店开展拉网式检查,从严从快查处违法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等农资产品行为,构建农资经营市场新秩序,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

(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三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有效实现“产业越变越优、生态越变越美、农民越变越富、基层干部越变越能”的目标。

(六)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对标省、市考核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速度,全面推动和完善“四带一自”工作进展,实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确保全年工作进入全市前列。一是拓宽农民增收门路。着力培育农业新产业、农村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确保农产品卖得出、价钱卖得好。鼓励新开工重大工程项目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扶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依托永兴冰糖橙、优质粮油、蔬菜、烤烟等产业,扶持东部山区发展茶产业,大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通过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确保户户有持续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构建利益链接长效机制,依托42家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务工、订单生产、股份分红等方式,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