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1-09 09:32 来源:永兴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体:

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永兴县农业局  2018年12月)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县“一二四四五”发展思路,以中央、省委和市委一号文件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务实创新、加压奋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攻坚,较好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创新业绩。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17元,增长9%。获评全国产粮大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永兴冰糖橙录入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指导目录,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推进会在我县举办。完成立项争资4243万元,占任务数的11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2100万元,占任务数的105%。4个农业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亿元,完成进度为100%。

(一)抓基础促提升,农业产业实现稳步发展

1.粮食生产保持较好态势。以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为目标,粮食生产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一是生产面积持续稳定。201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0.02万亩、总产量33.15万吨,其中早稻26.5万亩、中稻4万亩、晚稻29.5万亩,玉米、豆类、薯类等旱杂粮20.02万亩。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共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17个,全县15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全部签订了订单生产合同,高档优质稻订单收购价格以高于普通杂交稻谷市场价10%以上收购;银腾集团公司新增红米订单收购基地面积3000亩,开发“青山垅”红米系列产品,长湖良种养殖、永得利综合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红薯订单收购基地面积5000亩,开发红薯粉皮等系列产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户持续增收。三是规模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对《永兴县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扶持暂行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将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重点用于种粮大户扶持、重大技术推广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县培育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78户、全省大规模种粮大户1户,流转耕地10.55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4.45万亩、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10.4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93%。四是项目资金扶持强而有力。全年累计向上级争取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988.58万元,其中粮食生产稳量提质增效项目资金125万元、水稻集中育秧项目资金115万元、稻谷补贴项目资金1748.58万元。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有力促进了我县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2.冰糖橙产业有序发展。将“控规模、提品质、强品牌”贯穿产业发展始终,冰糖橙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8年县冰糖橙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量8.5万吨,实现总产值8亿元。一是控制规模优布局。全面推行无病毒种苗,多部门联合把关选址布局,普及标准化开垦技术,以冰糖橙“普惠制”开发项目为引导,通过“控制种苗、严格审批、项目优先”有序推进产业发展,2018年新开基地6000余亩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二是多方合作强化技术支撑。继续推进校县合作,充分利用湖南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生草栽培等等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和科研合作;促进企业协作,中化农业与华大农业公司共同搭建永兴冰糖橙全产业链服务平台(MAP中心),全面应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打造品牌促产业增效。强化品牌保护,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优质优价。县农业、交警、公路、城管等单位联合组建市场整治工作组,从11月份开始至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巡逻执法,销售市场得有效规范。借力“电子进农村”,利用“互联网+”扩展永兴冰糖橙营销渠道,提升永兴冰糖橙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市场波动的反应能力。

(二)抓转型促融合,现代农业推进全面加速

2018年县本级财政经费预算200万元以上,用于农产品加工、星级休闲农庄创建、规范化合作建设等的项目扶助和发展创新奖励,通过项目引导、以奖代投,企业内在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一是突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紧扣永兴冰糖橙、油茶、优质米等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开展企业筛选,进行分类重点培育,梯次推进龙头企业提档升级,2018年全县再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升至4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2家,县级27家,龙头企业队伍日益发展壮大。二是突出提升改造发展休闲农业。全面启动了2018年拟新建的农庄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册工作。先后指导前进、郴农公社等省级星级农庄进行提质改造向国家星级迈进,沃原农庄提档加星成功创建为省五星级农庄,沙边洞、颐趣、江江和青青窝等四个农庄获评省三星级以上农庄。目前,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累计140家,休闲农庄32家,其中国家五星级1家,省五星级农庄3家、省四星级农庄3家、省三级农庄8家。三是突出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3家,合作社总数达到898家,新增省级示范社3个、中央财政重点培育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社3家。新增家庭农场项目32个,总数达169个。培育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组织12家。四是突出产业融合拓展农业新功能。统筹推进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民宿、现代农业等示范点建设,将湘阴渡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区,并先后成功举办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节、2018“健康湖南”首届前进杯亲水龙舟赛、干部职工钓鱼赛和丰收宴活动,吸引了省内外游客近2万余人次。

(三)抓示范促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辟乡村振兴主战场。一是美丽乡村持续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深入推进,20个县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顺利开展,油麻镇下青村创建省级示范村已经通过省里现场验收,湘阴渡街道油塘村、黄泥镇姜冲村、七甲乡四甲村等3个村已经被市里认定为市级示范村。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投资240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32个。西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实施西河风光带二期、三期建设项目,西河风光带完成进度为总任务的95%,湿地公园项目已全部完成,280亩的牡丹园、60亩的花海、20亩的QQ农场、游客接待中心、3座旅游公厕、560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建设等项目均已完工。二是“洁净乡村”有力推进。新增乡镇垃圾中转站2个、村级垃圾集中点100个,新增垃圾清运车10台、垃圾箱2600个,清运垃圾77805吨;新建农村三格式生态户厕2100座、农村公厕10座、旅游厕所4座,改建旅游厕所1座。新建集中建房示范点10个。全县全域实现农村卫生保洁、环卫设施、建房管理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三是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黄泥镇涌水村)建设、洁净乡村示范村(金龟镇清水村等6个行政村)建设、规范村民建房示范点(太和镇五合村)建设等3个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均于2018年11月前完工,全年累计投入资金737万元,其中省级、市、县配套资金172万元,村级自筹资金565万元。

(四)抓改革促活力,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改革推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已完成外业调查、公示确认、县级自查、信息平台建设、整县数据向农业农村部汇交、档案整理第三方服务招投标等工作,共完成确权面积45.91万亩,占全县二轮承包面积的114.5%,占应确权面积的95.82%,完成确权农户12.58万户,占比99.8%,完成农户承包合同签订201个村,占比83.05%,颁发证书2156户。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截至12月2日,全县262个有改革任务的村(社区)级集体组织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核实农村集体总资产5556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418万元。二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从合同签订、产业指导、奖扶结合等方面着手,加大服务力度,引导土地规模流转土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12月,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42万亩,流转总面积达123.17万亩,流转比例达45.4%,同比增加1.37%;奖励2017年度规模流转项目130个,落实奖扶资金86.38万元。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村财乡代管”进一步完善规范,全县242个村实现按季度进行财务公示公开,公开率100%;乡镇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县集中交易集体资产资源125宗,交易金额达4370万元;开展村级财务审计, 共常规审计75个村,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四是努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指导村级通过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兴办集体企业,发展经济实体,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申报上级奖扶项目,全年共争取省级发展集体经济强村1个,省级发展集体经济进步村3个,市级发展集体经济帮扶村2个,共争取资金60万元。五是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全面落实惠农补贴“一卡通”制和备案制、公示制,落实涉农收费审核会签制、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制等十一项制度,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70项2.19亿元。开展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全县共查出减负惠农问题35个,其中涉农收费问题26个,村级财务问题9个,下达专项交办函7个,约谈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4人,清退违规收费326万元。通过严格监管,严肃追责,始终保持农民负担监管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五)抓源头促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县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农资质量案件。一是生产环节全程监管。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超市和各乡镇集市农产品例行监测,全年共检测农产品2214个,合格率98.1%;开展田间巡查,对全县20余家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巡查3轮,下发巡查整改通知书13份;加强认证培育,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个,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产品5个。强化农业转基因监管,全年抽取水稻样本11个、油菜样本10个,组织苗期快速检测,全部合格。二是投入品监管逐步规范。开展春秋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对全县103家农资经营门店开展常态化动态管理,抽取农药样品26个、种子样品18个,肥料样品10个,收缴三无产品30公斤,共立案5起,结案5起,取缔非法经营农药的门店2家。实施农药综合监管项目,创建农药示范门店5个、乡镇农药管理示范站1个,受理农药经营许可103家,核发农药经营许可90家。认真调处涉农纠纷和农民投诉调投诉20起,减少损失20万元。三是植物检疫有效开展。受理产地检疫12件,检疫冰糖橙苗木40万株、水稻杂交种子110万斤;开展市场植物检疫执法,收缴不合格苗木1025株;开展柑橘黄龙病普查和清除工作,设立市级木虱监测点5个,增设县级疫情阻截监测点和多个流动监测点2个,全县柑橘黄龙病病株率控制在极低水平。四是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建设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3个,抽样送检并建档立卡120余份;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焚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实施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完成19个点位的土壤样和33个点位的稻谷样取样任务送检任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启动,完成全县160个典型地块的入户调查、质量审核。五是耕地质量监管严格把关。积极参与耕地质量评定,对各乡镇土地开发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取样25个,新增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面积1337.75亩;积极开展“大棚房”专项治理,全县共排查设施农业715个,先后对8起违规建设“大棚房”的业主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面积23.58亩;对全县农田种植草皮情况进行了专项清理,排查草皮种植面积1300余亩,引导业主分类退出和转型。

(六)抓创新强支撑,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得以充实壮大。围绕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4期,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通过湘农科教云平台线上培育1000人。遴选现代青年农场主50名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培育。2018年举办各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30多期,田间、果园现场培训、指导农民8000多人次。李前进作为农民代表被推荐为赴国(境)外培训人员。二是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25.16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建设面积0.2万亩,建立减肥增效示范区6个面积0.6万亩,推广新型肥料125吨面积12万亩。发展绿肥生产面积12万亩,创办面积在500亩的三叶草县级生产示范点1个、面积在300亩的县级绿肥生产示范点2个。2018年化肥施用量比2017年减少203.6吨。三是绿色防控水平逐年提高。发布《病虫情报》11期,并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给种植大户、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等共3000余人。创办了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防控等示范点5个,面积5000余亩。建成标准区域服务站2个、新购置植保无人机3台。采购发放木虱防控药剂90万元,统一开展木虱防控面积8000余亩,全县共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面积15.45万亩。四是农村清洁能源全面普及。新建沼气池53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0台,省柴节煤炉灶60台。建设高标准沼气联户示范点2个、高效生物质炉灶示范村3个。创建市级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台;创建省级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

(七)抓扶贫促增收,产业扶贫攻坚有新成效

强化主打产业辐射带动,完善“四跟四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2018年全县统筹整合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为5153户贫困户发放自主经营产业奖补资金735万元,实施农业产业结对帮扶项目67个帮扶贫困人口6615名,投入重点产业扶贫资金150万元。一是密切利益联结。引导各乡镇和贫困村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股份联结、订单联结、租赁联结等主模式,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全县完成利益联结24584人,占贫困人口84.7%。二是强化技术培训。立足主导优势特色产业,根据贫困村及贫困人口需求,组织农口相关单位,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实训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分别对全县235个村进行了农业产业方面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全县共培训贫困户8921户,培训率达93.3%。三是实现帮扶全覆盖。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促进合作社与贫困户达成利益联结,种养专业合作社覆盖29个省级贫困村,覆盖率达100%;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1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农业产业基地15个,建设产业基地6685亩,产业基地覆盖22个省级贫困村,覆盖率达75.9%。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回顾2018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虽取得系列新成效,但也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受经济下行压力、农产品市场价格等综合因素影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限于地方财力吃紧,仅靠上级扶持,难以满足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三是农业主体尚处成长期。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均有限,企业的再发展受到制约。四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人才断层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农口系统整体存在老龄化趋势;农村基层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才非常缺乏。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一是抓实产业基地。突出“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打造一县一特、一县多特,加快建设全国产粮大县、冰糖橙县。围绕“稳产、提质、增效”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以实施湘米工程为抓手,在双季稻区开展“四双”模式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全县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14万亩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1万亩以上。突出“控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提升冰糖橙产业,深入实施冰糖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新建标准化基地控制在0.5万余亩以内,示范改造老果园0.2万亩。二是创建农业示范园区。以创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示范片)为重点,围绕粮食、冰糖橙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加大“两园”(省、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创建力度,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以黄泥涌水、便江龙王岭、湘阴渡油塘和山冲等区域为重点,突出抓好涌水兴邦果业等4个面积在1000以上的冰糖橙示范园建设。以湘阴渡、鲤鱼塘、东部乡镇等区域为重点,突出抓好高泽种养等3个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优质稻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产品科技产业园建设工作,做好园区选址、项目包装及招商工作。三是推进品牌营销。着力打造一批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永”字号农产品品牌。抓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试点。积极对接 “湘品出湘”,组织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扶持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四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积极推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试点,强化乡镇监管队伍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禁限用农药监管,确保“舌尖”和“餐桌”上的安全。

(二)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树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现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促使企业逐步上规模、提品质、树品牌。重点做好2019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指导工作,力争新增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15家。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立足我县自然资源为由,充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农庄,提质改造已评省星级农庄打造成为国家星级农庄,新增培育3家以上农庄申评省级三星级以上农庄。三是培育产业新业态。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湘阴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区。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经营体制。力争在2019年1月底完成确权数据应用平台数据纠错入库、证书套印颁发工作,3月底完成确权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全面实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加强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益,增加农村集体和成员收入。二是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继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新增合作社50家以上,合作社总数达950家以上;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4家、县级示范社20家以上;利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指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格落实惠农补贴“一卡通”制和备案制,促进惠农资金规范发放。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向村集体收费、农村电费等重点领域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规范涉农收费行为。严格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办法,结合全县中心工作,组织实施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四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和财务公开,提高村财乡代管工作质量。抓好村财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促进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确保集体资金安全;指导乡镇规范开展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工作,促使项目、资产阳光交易;指导村级盘活资产资源,重点引导村级盘活土地资源、闲置资产,大力发展股份经济、物业经济、劳务经济、资源经济,努力增加集体收入,增强村集体发展动力。

(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战,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洁净乡村示范村6个,建成村民集中建房示范点10个;建设三格式农村卫生户厕3300个、公厕50个。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村20个,着力打造以湘阴渡街道为核心的西河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全县智能环卫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全覆盖并高效运转,建立和完善城乡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旱厕拆除工作,全县所有行政村逐步消灭旱厕。统筹推进改水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因地制宜建设公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散居户、自然集中村落和集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及后续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推进规范农村建房,以散户管理和五户以上集中建房示范点建设为重点,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推动建设湘南民居,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房。开展农村拆危拆旧工作,拆除危房和乱搭乱建的违建房。大力开展农村硬化、绿化、亮化,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

2018年12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