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镇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1-03-01 16:42 来源:太和镇 作者: 【字体:

今年以来,太和镇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镇2.2万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全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成效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太和镇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赶超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六稳”“六保”总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稳步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生产总值达26亿元,同比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28亿万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 同比增长 18%;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24.07亿、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10100万元,同比增长1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多项工作位居全县前列,民调工作全县排名第4位,全市33位。

(二)凝心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役。一是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始终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核心,于9、10月份组织帮扶责任人全面核算2020年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情况,全镇291户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均达到5000元以上。全面排查“三保障”存在的问题,重点排查新出现重大意外事故导致返贫、致贫的情况,以及一些老问题反弹的现象。围绕群众满意度,解民惑、解民忧,积极收集民情民意。各村召开脱贫攻坚民情恳谈会,共收集问题21条,其中18条已解决,3条因政策原因解决不了,但及时给予了回复;2020年全镇共36户79人脱贫,意味着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91户793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圆满胜利。二是重大风险防控有力。严格控制新增政府债务,努力清空历史政府债务,制定全年债务化解计划,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厉打击“一非三贷”等违法行为。开展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顽瘴痼疾集中整治,马路市场整治到位,问题清理。全年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三是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太和镇着力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全年共开展污染防治集中整治行动2次,继续巩固清废工作。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成立了专项巡查小组,对各村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巡查、检查,全年共巡查50多余次,拆除非法生产设施10处,有效遏制了我镇非法冶炼等行为的反弹。严格落实“河长制”,坚持开展巡河行动,切实保护好太和水系。出太和镇台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对重点领域实施全面禁捕。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一是严格落实书记信访一体化工作制度。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接访包案,其他领导包干负责工作制,今年来共受理来信、来电、来访56件,办结58件,办结率97%。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8起,调处成功25起,调解成功率达89%,“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广泛推行,“一村一辅警”实现全覆盖。二是深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扎实做好中央督导“回头看”及“六清”工作,按要落实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扫黑除恶应知应会小知识进行测试,签订承诺书,每月组织开展涉黑涉摸排,今年共摸排上报涉恶线索1条。三是集中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今年五月份组织工作人员到广州、深圳开展外流贩毒整治工作,共尿检了17人,并督促9人在当地办理居住证,全面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摸排,并建立登记台账,目前已累计排查长期在外务工作人员2898人,督促其办理当居住证199人,承诺办人数27人。四是开展平安建设工作,确保我镇社会稳定。每月开展治安巡逻(包括晚上),开展集中整治活动4次,封存麻将机12台,促进了治安秩序、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民生保障持续有力。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多人,开展两场招聘会,帮助20余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通过送岗上门帮助4名因疫情影响回流人员重新就业。新增低保对象17户39人;升A4户5人。截至目前,我镇共有低保对象200户,405人,月发放低保金11.45万元,全年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37.2万元。新增低保边缘户32户72人,全年共救助2次,发放救助金12.19万元。新增特困供养户2户2人,截至目前我镇共有特困供养户99户,99人,月发放特困供养金5.45万元,全年共发放特困供养金65.34万元。全年共开展了5次临时救助工作,共救助困难群众246户,610人,发放救助金25.16万元。为残疾人集中办证两次,共帮助120余名残疾人成功办理残疾证,将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的全部办理补贴。组织残疾人到金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为1名创业残疾人申请了创业补贴。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开展篮球比赛,召开谈心谈话会,关心心理健康问题,并发放学习和生活物资3000余元。积极主动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请救助金,全年新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人。坚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医养结合不断强化。二是教育强镇有新突破。2020年太和镇专项教育基金募捐活动以来,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筹资助学,各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共募集教育基金161.72万元,积极对接县纪委监委、县巡察办、县工商银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太和镇6个单位的97名科级干部自愿结对帮扶98名贫困学生,发放资金4.66万元;全年奖励慰问大学生、贫困生计50人,发放资金5.86万元;积极向上申报太和镇中心学校食堂新建项目,估算投资4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320万元、县级配套80万元),计划用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一栋及配套设施设备,届时将彻底改善师生就餐环境,为教育强镇助力加油。三是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投入20多万元,建成太和镇文体活动中心,配置健身室、乒乓球室、阅览室、图书室;政府院内改造篮球场、羽毛球场、配置各类健身器材、新建游道2000余米,机关院内面貌焕然一新。投入2万余,为各村书吧免费配置图书6600余册。

(五)坚持不懈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标准化公厕一座,正在进行施工,改厕任务205座,已经完成209座,超额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二是国土规划完成了国家摸排下发图斑299宗、省级摸排下发图斑1558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共完成外业调查任务数5637宗(其中宅基地5592宗、集体建设用地45宗),目前已经完成登记颁证工作4273宗。三是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工作,乌萝村坡塘组1个小型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点安全防护到位,已经完成三拆工作,共拆除各类破旧房屋269间,新建三格标准化粪池13座,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全村98%以上的村民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全年完成油茶造林1300亩,油茶低产造林完成4000亩、封山育林2500亩、森林抚育3500亩,打造乌涌沿线绿化示范带,生态太和全面打造。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发动、强化应急保障、强化打击处理、强化火源管理、强化值班值守,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实现了太和风调雨顺、镇泰民安的工作目标。五是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化。引进温氏集团和德康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在太和镇建立规模生猪养殖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顶上村建设21万头规模的养殖场。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与县政府达投资协议,拟在太和镇建立1座1万头种猪养殖场,猪苗生产能力约30万头。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益农冰糖橙专业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全县最先进的瑕疵分选生产线,建成仓储车间2000余平方米,建立经营主体领办的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荒山改造项目,2020年上半年完成1400亩左右的基地布局。引导镇内种植大户联结散户,组建合作社或合作联社,截至2020年12月全镇共有种养殖合作社49家。继续巩固烤烟、油茶、生态养殖等传统大富民产业,今年收购烤烟9074担。

(六)选优配强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10月26日全面启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两委”换届同步推进。11月21至23日,组织各村(社区)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11个村(社区)全部实现组织意图,共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1人,其中女性书记2人。11月28至30日,组织各村(居)的选民进行正式选举,圆满完成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11个村(居)委全部实现组织意图。

从队伍结构来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方面,平均为42岁,较上届降低11岁,其中30岁左右1人,50岁以上2人,年龄结构整体较为合理。学历方面,除1名继续提名人选外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大专学历8名,比上届多7人,占73%,同比提高64%,文化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方面,女性人选2人,比上届多1人,占比18%,同比提高9%,超额完成上级要求。“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实现预定目标。

村(社区)“两委”成员队伍,年龄方面,平均年龄为38岁,较上届降低7岁,最年轻的25岁,年龄结构整体较为合理,没有一人突破上级规定的年龄要求。学历方面,除9名继续提名人选外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大专以上学历的32人,占比56.1%,同比提高10.1%,文化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方面,配备“30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村干部15名,比上届多5人,超额完成上级要求。

(七)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宪法宣誓制度,按照宪法赋予的权利在人大二届五次会议上依法选举产生副镇长1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督查激励措施。政府内设机构改革全面到位。基层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依法统计、依法普查,第七次人口济普查工作火热开展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 10%。严格落实 “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拉款子”“打牌子”“提篮子”、串标围标、涉砂涉矿涉股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基层武装力量建设,完成五星标准化基层武装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强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进展。

但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面引领社会经济事务发展做得还不够,镇村两级在探索思考社会经济事务发展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未建成足够规模的农业展业基础来支撑农民增收;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有逾期情况,新区开发没有如期实现目标;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下非常之功、破非常之难,绝不辜负全镇人民期待!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太和高质量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2021年全镇实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温氏太和高效养殖区项目、冰糖橙产业扶贫项目、德康太和能繁母猪养殖项目等大型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引导镇内种植大户联结散户,组建合作社或合作联社,通过销售合同的方式,与销售平台形成联合种植、联合管理、联合防疫、联合销售的“四联”合作,整合资源、积聚产能。在“四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冰糖橙种植面积,使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成立冰糖橙产业协会,制定区域性生产、经营、销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与周边乡镇进行区域合作,重点在货源组织、种植技术交流和专业农民劳动力输出等方面开展合作。尝试推行农村经济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技能水平。提升农民增收能力,保障劳动力就业。设美丽乡村,争取为乌萝村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统筹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加大提高争资立项力度。

(二)保障和改善民本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

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力争创建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鼓励镇内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报扶贫车间,每家安排5个以上的劳动力,做好家门口就业工作;利用产业项目建设大量开发公益岗位,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动员多方力量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精准对接,帮助外出务工贫困劳动稳岗。二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紧抓实抓新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提高农保农合参保缴费率。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不断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大力推进卫健事业,加强乡卫生院达标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和健康水平。三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深入排查扫黑除恶线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交通问题顽瘴痼疾”,从严查处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毫不松懈抓在册吸毒人员的尿检和办理居住证常规工作。

(三)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夯实执政基础。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履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坚决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工作,提升村班子及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保持驻村工作队成员基本稳定,推进移风易俗,发挥五队一会作用,凝聚人心,激发创业干事的激情;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支部堡作用,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基层武装正规化建设,2021要全面完成11个村(社区)的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抓基层治理、抓基础设施、抓基础管理,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流动、干部在基层成长,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