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塘乡简志

发布时间:2021-03-04 08:39 来源:县史志办 作者: 【字体:

洋塘乡

洋塘乡因驻地“洋塘冲”而得名。洋塘是优质烤烟、油茶传统种植大乡。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洋塘乡位于县境的西南端,东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南邻桂阳县洋市镇,西接桂阳县洋市镇、永兴县油麻乡,北邻高亭镇、油市镇。土地总面积51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长洲村洋塘冲,距县城37公里。

建置沿革

唐开元元年( 713)属金陵乡。明弘治年间( 1488-1505)分属平乐里和平陵里。清代主属金陵乡前六都,北端杂居右二都。民国时期属文良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调整设立文明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改称红星公社,1984年改制更名为长洲乡,半年后又更名为洋塘乡沿革至今。

行政庆划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1年,境域废6个保建立7个乡,即为大泉乡(大泉、陈家)、西禅乡(西禅、铁龙)、长洲乡、文明乡(文明、同心、江古)、凫塘乡(凫塘、西龙)、景园乡(景星、沙窝)、羊乌乡(羊乌、八公分、红花)。1958年改制为4个生产大队,1961年调为11个大队,1978年,再行调整为15个大队。1984年,辖区改制为15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洋塘乡行政区划为长洲、铁龙、西禅、大泉,陈家、文明、同心、江古、凫塘、景星、羊乌、西龙、沙窝、八公分、红花15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洋塘乡小气候由东部湿热向西部温和过度,大同于雨少偏旱。地貌组合为丘陵溪谷平原,总体轮廓东南丘、西北平,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洋塘河东纳水口河、西汇大泉水、南集长洲江。土壤为红色石灰土、沙泥土为主展布全境。东端插花板岩红壤。植被以油茶、松林为优势,森林覆盖率为57.7%,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2.5%,属强度侵蚀。

自然资源 境域东南北部含锰铁地层,分布在沙窝、红花、羊乌、西禅等村,非金属矿有水泥用石灰岩、片石等。建筑用片石分布于凫塘村、文明村、大泉村,灰岩分布在境内西北部的大泉村等村。珍稀动物有狐狸、穿山甲、华南兔等6种。

人口民族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2年,境域总人口为10947人。1982年,境内总人口达17956人。期间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36‰。实行计划生育后至2014年,全镇总人口为21939人,其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62‰。与计划生育前30年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12.74个千分点。总人口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1倍,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15人增至430人。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境域经济传统主产稻谷、红薯、花生、豆类、油茶、烤烟等。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洋塘烤烟、油茶、商贸、建材、烟花爆竹等产业全面兴起。2008年引进外资建设烟花爆竹厂。2014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3.18亿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依次为32.2:38.7:29.1;城乡居民收入12749元;财政总收入378.5万元。与1984年相比,在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47个百分点。

农业

种植业 乡内传统农业素以种植水稻、红薯、黄豆、小麦、烤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单季稻改种双季稻,20世纪50年代末由高秆改种矮秆,1965年,开始种植烤烟,按照圄家计划需要增加棉花种植。1978年后,注重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稳定粮食、巩固烤烟、开发冰糖橙与皇桃等经济作物。水稻播种面积825公顷,总产4349吨,烤烟面积206公顷,总产500吨,为县内优质烟基地之一;丘岗山地开发冰糖橙80公顷,2006年,西禅村种植洋塘皇桃2公顷,2010年,西禅村皇桃挂果,年产皇桃8吨。2011年,后村民自发推广皇桃种植,至2014年年末,全乡种植皇桃10公顷。是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1029公顷,年产粮食5906吨,烤烟收购517吨,种植业增加值3558万元,占农业增加值34.8%。

林业 境内传统林业素以经营油茶为主,兼营松木林。1956年全县林业普查,境内林地面积2478公顷,积蓄活立方木材962立方米。1995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永兴”的奋斗目标,政府组织全乡村民植树造林,至2005年共造林700公顷。2008年,境内中南油茶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油茶低改产业来势较好。2014年,退耕还林313.33公顷,全乡林地总面积322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33万立方米,油茶面积751公顷,年产油茶10盹左右。森林覆盖率57.5%,林业增加值2321万元,占农业增加值22.7%。

养殖业 境内养殖业是农户家庭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农力耕、犁田多用水牛、黄牛,并养犬、猪、鸡、鸭、鹅、羊、兔等,传统渔业以山塘放养草鱼兼鲢鱼等其他鱼种为主。1952年政府提倡多养耕牛牲畜、家家喂猪积肥。20世纪70年代,城隍坪、兔子冲、蚂蝗塘、陈家等四座小Ⅱ型水库灌溉养鱼相结合,长洲村建立鱼苗养殖基地。2000年,江古村刘明光率先兴建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年产1000头的生猪养殖场。2007年,羊乌兴建年产100头耕牛养殖场。2010年,从广东引进中华鲟鳇鱼技术,建立铁龙、大泉中华鲟鱼养殖基地。2012年,大泉村兴建的年产1000只黑山羊养殖场基地。2014年,全乡生猪出栏13380头、存栏8200头,家禽出笼37.2万羽、存笼197万羽,山羊出栏500只、存栏500只。畜牧业增加值1871万元,全乡渔业增加值达1309万元。

劳务输出 随着1984年社队改乡、村新体制运行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了赴全国各地及本地企业的打工潮。至2014年,全乡共有3700名农村劳动力外出或进城打工,占劳动力人数的45%,劳务输出收入1165万元。

工业

冶炼业 1958年“大跃进”时,工业一哄而起。在凫塘村(窑厂)、洋塘冲(现乡政府所在地)办起炼铁厂,建土铁炉55座,兴起大炼钢铁的高潮。进入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红星公社率先存全县办起公社企业红星冶炼厂,收集废旧金属,主营铝锭、铜及少量金银。1985年3月,乡政府筹资75.18万元,聘请郴县良田水泥厂技术员设计,兴建洋塘水泥厂。1986年11月试产。1987年,生产水泥2770吨,完成产值67.5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1989年改扩建为年产2.2万吨。

加工制造业 清代民国期间工业基于铁、木、竹手工作坊和礼窑个体陶瓷烧制。1958年,先后组建文明铁木社、文明缝纫社,制造、加工、修理当地的农机与制衣行业。1970年,整合个体陶瓷制造主,存西禅村大坪里办起红星陶瓷厂。1989年,引进沈阳科技公司的技术,办起洋塘建材厂,主要生产耐磨、抗水地砖,后因产品滞销而停办。2005年,投资200万元存境内兴建华盛页岩机砖厂。2012年,办起凫塘采石场与大泉土山里采石场等。全乡加工制造业总增加1487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2.1%。

烟花爆竹业 20世纪90年代初,境内有手工鞭炮制造业28户,分散在铁龙、西禅、长洲等地家庭作坊,大都存人群集中的村内生产。2002年,耒阳个体户梁承龙投资200万元,在境内创办洋塘兴隆花炮有限公司。2004年,根据“小户上山、大户离湾”的要求,28户鞭炮生产户全部搬迁距村庄较远的山上建厂生产。2007年,按照政府要求,对鞭炮生产业进行全面整合,打非治违。2008年2月,本地部分个体鞭炮生产经营户投资200万元,在境内铁龙村兴建占地1.35公顷、年产值400万元的永洋鞭炮厂。是年,洋塘兴隆花炮有限公司更名洋塘吉庆鞭炮厂。2009年1月,引进外资4000万元,在境内西龙村兴建占地2.8公顷的富利华鞭炮厂,该厂是全省生产设备最齐、安全防范措施最完备、厂房建筑标准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鞭炮生产企业之一,设计产值达1亿元,可安置劳动力600人。是年,引进外地资金、人才、技术,总投产2200万元,在境内大泉村兴建占地2公顷的相美佳烟花爆竹厂,生产各类特红鞭炮、组合烟花等,设计年产值7000万元,可安置劳动力500人。2010年,完成业务收入2400万元,富华鞭炮被省工商局评为全省驰名商标。是年2月,利用外资200万元,在境内羊乌村兴建占地1.4公顷的永兴县华顺引线厂,设计年产值3000万元,可安置劳动力200人,该厂“湿发制引”获国家专利技术。是年投资200万元,在境内文明村兴建占地1公顷的金辉鞭炮厂,年产值5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150人。投资600万元,存境内红花村兴建占地1.5公顷的宏鑫鞭炮厂,年产值500万元,安置劳动力180人。2012年至2013年,全乡所有烟花鞭炮企业通过技改为机械化作业生产。2013年,吉庆鞭炮厂被富利华鞭炮厂收购,是年12月,永洋鞭炮厂停办。至2014年年末,全乡烟花鞭炮生产总值10776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洋塘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建筑业 农业社将农村泥木匠组建专业队,承包乡村小型砖混建筑工程。1968年,成立红星公社建筑队。1984年后,一批联营和个体,建筑队相继扩大为洋塘建筑公司,当年承建鲤鱼塘粮站。1987年,承建桂阳县塘市粮站拱形仓库,为地区优良工程。1995隼,省市建筑行政部门进行建筑企业资质审查未予保留。

商贸服务业

商贸业 明末清初年间,境内先后相继设有

曹家墟、大同墟、杨柳塘墟(又名清平墟)。民国初期,从广东乐昌、新子、连州陆路进货批转郴县、人力进货进入洋塘。当时商贸状况较为发达。由于抗战影响,商业萧条,交通被阻,境内3墟先后倒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积极扶持经商人士先后来文明墟置业,形成正常的5天一墟(阴历二、七)。1961年,文明墟设立供销合作社,经营百货、南杂、纺织、副食品等。1996年,实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后,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界线,个体私营商业跃居主导地位。为扩大边贸市场,1997年,开发占地15公顷的文明边贸市场,每三天一开墟(逢阳历三、六、九)。市场内开设商贸各行业,广纳桂阳、永兴及周边等地区人士、置业交易。2006年,在政府所在地旁边新建占地5公顷的洋塘农贸市场。至2014年,全乡有农贸市场2家,商贸网点387家、摊位405个,商贸增加值5701万元。

运输业 20世纪60年代,洋塘购进“东方红-28”拖拉机,相继成立红星公社拖拉机站,后又陆续购进手扶拖拉机。1969年,购进“武汉卡斯车”,开办洋塘的运输此。1985年后,购进大中型汽车。20世纪90年代陆续购进大小金刚车,境内个体私营运输业装壮大发展。至2014年,全乡运输业总产值2402万元。

服务业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当时在文明墟开办小吃店多家。1975年,组建文明饮食店、文明理发店,1977年,组建红星供销招待所。1996年,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后,个体私营服务业,跃居主导地位,蓬勃发展。个体餐饮、摊点、店铺相继涌现,车辆出租、打字复印、摄像等行业基本形成并逐步盛行。至2014年,全乡有酒店餐饮点22家,车辆出租25辆,打字复印6家,修理25家,美容美发10家,服务从业人员94人。全乡服务业增加值1137万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明清时期有步道通往桂阳洋市镇、东城乡等地。1958年,高亭至文明段的沙石公路(省道3531线)竣工通车。1974年,洋塘至羊乌村的沙石公路通车。2003年,高亭至文明3531线沙石公路由原来的4米拓宽,改造提质为有效路面6米宽的水泥公路竣工通车。2007年,动工修建武广高铁,途径西禅、铁笼、西龙、羊乌、八公分、沙窝等6个村,全长11.8公里。2012年,洋塘至景星的沙石公路段扩建提质为5米的水泥硬化公路。2013年年底,破土动工的3531线提质改造为3车道柏油路面,于2014年底全面竣工通车,两旁绿化全面完成。至年底,过境省道10.5公里为柏油路。全乡有12条共计46公里村级公路,除红花村、大泉村4个自然村外,全部硬化通组公路。2014年9月环乡公路通车,全乡交通四通八达。

邮政电信

邮政 1953年,油榨墟至西禅有线电话开通,洋塘至高亭的邮政线路开通,至2014年,全乡有邮政网点1家,乡村通邮率达100%。

电信 1953年,洋塘至高亭的电报线路开通。又相继开通洋塘至永兴等地的长话线路,1958年成立洋塘总机,通过总机转接开通备村的有线电话,是年,境内有单机电话13部。1992年,乡内开通150门自动电话,一年后升级为数字程控电话。1995年建成数字移动电话。至2014年,全乡有电信服务网点2家,移动服务网点2家,联通服务网点4家,固定电话170户,用户普及率为3.1%;移动电话用户2500户,用户普及率为50%;联通电话用户1800户,用户普及率36%。

供电饮水

供电 1975-1979年,全乡境内所有的村、组架通高低压线路,输送生活、生产、照明用电,用电户5400余户。2005年境内兴建了西龙村、大泉村水电站。2006 2009年,全乡境内进行农网改造。21世纪,全乡供电覆盖率已达100%。

饮水 辖区民众饮水历来取自井水。境内各村组、自然村都有饮用水井。境内还有铁龙头、沙圳头、泉波头“三泉”,水清、味甜、冰凉、质优、流量大,四季如同。明清时期利用泉波头等泉水灌溉农田,21世纪初,居民为方便饮水自行打井150余口,取用地下水。为解决人畜饮水之安全,全乡境内进行饮水改造工程,安装自来水。截至2014年末,全乡有3600户用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村民饮用自来水覆盖率达65%。

水利建设

清末境内较长的水利设施有洋塘高圳,水圳长2600米。境内泉水较多,地下水资源丰富,铁龙头、泉波头、沙圳头为境内三大泉源,位于境内铁龙村的铁龙头自然村属下降泉类型,流量为126立方米/秒,右引水圳长5000未,灌溉铁龙村、高亭镇的大城、黄泥、宜秋塘,油市镇儒林5个行政村150公顷稻田。位于西禅村的沙圳头泉水属上升泉类型,流量为33立方米/秒,引水圳长1500米,能灌溉45公顷稻田。位于大泉村的泉波头属下降类型,流量为126立方米/秒,右引水圳4000米能灌溉100公顷稻田,左引水圳1500米,能灌溉100公顷稻田。1957年,举全乡之力修建库容为73万立方米水库城隍坪小Ⅱ型水库,保证下游4个行政村166.6公顷农田的水利灌溉。1972-1975年,先后修建兔子冲、蚂蟥塘、陈家三座水库。1986年又将洋塘泉波头水圳改为石浆砌。1989年冬,陈家水库加坝维修,扩大灌溉面积。2006-2008年实行烟水配套工程,共改造硬化、铺设“U”型槽水渠7000余米,总灌溉面积43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8%。2012- 2013年,先后对城隍坪、兔子冲、蚂蟥塘三座水库进行高标准化的建设。2014年境内共有水库四座,山塘615口,水渠15000米。

村镇建设

驻地 1966年,乡政府驻地从原文明公社驻地文明墟搬迁至现址。2014年,对政府所在地的2条2公里长的街道提质改造,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形成一乡一品牌。文明边贸市场、洋塘商贸城(洋塘农贸市场)2处,共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截至2014年,乡驻地面积由1978年的0.6平方公里扩增到1.5平方公里。

村庄 民国时期,境内多聚族而居,民房多为土坯房,富裕人家为青砖房。新中国成立后,民房以砖木结构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水泥楼板房为主。2012年,开始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乡村容村貌显著改变。2014年2月,开始在洋塘乡武广高铁沿线的八公分、羊乌、沙窝、铁龙、西龙、西禅等村先后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拆除危房、违房、破房10万平方米,武广高铁沿线、省道209沿线7个行政村及政府驻地房屋里面改造共计1218栋,对沿线村进行“无化”(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工程,形成独具洋塘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八公分新村是全县的样板。至2014年底,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被评为县级卫生村,西禅、陈家、江古、八公分、羊鸟、西龙6个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洋塘人求学基本上是在私塾和旧学堂,初小在当地学校就读,读高小要走出家门赴桂阳县庙下、高亭板梁学校求学。1951年,创办凫塘小学、羊乌小学、西禅小学。1953年,凫塘小学升格为完小,开设高小班供全乡高小生就读。1958年,羊乌小学、西禅小学升格为完小。1958年,贯彻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每个大队都兴办了简易小学(耕读小学、民办村小),文明大队兴办完小班。1964年,在文明完小、西禅完小、羊乌完小附设初中班级。1966年,成立红星学区。是年,创办红星中学。1984年,文明完小更名为洋塘中心小学,红星中学更名为洋塘中学。2006年,调整全乡中小学布局规划,保留文明小学、景星小学、羊乌小学、八公分小学、凫塘小学、陈家教学点、大泉教学点。2009年,洋塘中学更名为洋塘中心学校,管理境内中小学校。2010年,台湾富商王永庆捐赠120万元扩建八公分村小学,更名为八公分明德小学。2012至2014年,全乡小学进行维修改造。截至2014年年末,全乡有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5所,教学点2个,教师105人,在校中学生457人,小学生17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率等均为100%。境内有幼儿园3所,其中公办1所,私立2所。

科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1 953年农业合作化后,开始单季稻改种双季稻,高秆稻改种矮秆稻,冬泡田改冬种。1956年,推广油茶垦复,提高油茶产量。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广新技术,新式农具等。1973年,常规稻改种杂交水稻。1986年,争取联合国项目进行油茶垦复改造。1996年后,相继对洋塘的特色产业烤烟进行品种改良,改劣质低产品种为优良高产品种,改烟农自行育苗为集中统一管理的科学育苗法。2012年,境内鞭炮制造业的华顺引线厂的湿法引芯获得国家专利产品;富利华鞭炮厂的富华商标为湖南省驰名商标。2014年末,全乡有各类科技人才13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96人,经营管理人才102人。技能人才114入,农村实用人才970人。

文化体育

清代、民国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境域盛行花鼓戏、湘剧、花灯、小调、踩高跷、舞狮,耍龙灯等体育活动。演出一般存春节、重大节日,或平时的婚丧、祭祀、庆祝中进行,其演出单位由民间艺人自行组织。“文化大革命”期间,文体得以兴起,相继成立农村业余剧团和文化宣传队,排练现代京剧、地方小戏、歌舞、小调节目,巡回演出。公社还组织多次文艺会演。20世纪70年代,为响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境内各大队都成立篮球队,由公社组织每年举办一次篮球赛。其他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20世纪90年代,成立洋塘芦笙乐队,参与庆祝婚丧、祭祀等活动。2012年后,广场舞流行,各村妇女自发组织广场舞队。2013年、2014年,洋塘连续两年组队参加县里举办的广场舞比赛。长洲、文明村组建军乐队、腰鼓队4个。2014年末,全乡有文化站1个,文艺团体6个,流动放映队1个,农家书屋15个,免费读书吧16个,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宽带用户1300户。境内有篮球场20个,文体小广场15处,径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8000人,占常住人口的33.3%。

医疗卫生

清代、民国时期,境内医疗卫生事业基本上以民间中草医药为主。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成立卫生院(1966年更名为红星卫生院,1984年又更名为洋塘卫生院)。各大队组建卫生站,配备保健员、卫生员(赤脚医生)、接生员,担负大队的防治及新生儿接生工作。境内各大队实行合作医疗,成立合作医疗站,实行中、草、西治疗法。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合作医疗解体,各大队成立卫生室,由“赤脚医生”负责坐、出诊。2007年开始实行“新农合”制度。2014年年末,境内有各种医疗机构18个,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5所,其中标准化卫生室4所。专业卫生人员2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 92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500人,参合率96%;城镇居民医保参合人数60人。

社会保障

清代、民国时期,生老病死无任何社会保障。1956年,农村实行“五保”供养制度进行社会救济,兴建敬老院。2007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2年,推行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帮困等一系列保障制度。2014年年末,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户492户,人数562人,支出19万元。帮扶特困户680户,人数2040人,支出28万元。有农村敬老院2所,供养农村五保老人53人。实行大病救助和大病医疗保险,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00人次,共支出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6人,支出26万元。

特色地情

著名人物

刘重 ( 1882-1925)  洋溏乡江霞冲人。1902年入省城游学预科班,与黄兴结识,加入华兴会,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11月,在永兴聚众起义成功,被推举为县知事,后当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候补议员。1917年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1925年,被秘密杀害。

黄壁 ( 1887-1931)洋塘乡八公分村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后,在黄埔军校兵器研究处工作,代理处长,后被聘为上海兵工厂工程师兼炮弹厂主任。1929年9月,黄璧奉派为当时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玑县兵工厂厂长。1931年6月,在巩县兵工厂内投缳自尽。

名优特产

洋塘油茶 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油茶之乡”美称,果大质好,纯真味正。1956年后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全面垦复,低产改造,产量成倍增长,最高年份可达2.25吨,是食用油“王中王”之极品。2009年,中南油茶开发,引进“大红包”品种已初具规模,挂果受益。

(史阿娟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