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9-01-31

雷燕委员的发言——整治农村环境 共建洁净美丽永兴

发布时间:2018-12-22 12:00 来源:县政协办 作者: 【字体:

农村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为了我县的一张“名片”,在县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重道远,一些问题和现象仍然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卫意识仍不到位。一方面一些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够深入。虽然一些乡镇十分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动员,但是仍有部分群众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保意识不强,他们有的认为“祖祖辈辈都这么过,农村环境卫生就那样”;也有的认为抓好环境卫生工作就是个人及家庭的卫生清洁;还有的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乡村干部的事,事不关己,仍然不积极参与配合。另一方面部分乡村干部环保观念保守。他们认为此项工作花费大,无收益,因此缺乏责任意识,积极性不高,为拿到以奖代投的资金而整治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有的就事论事,不深入基层,没有认识到整治的实质是村民自我觉悟、自愿参加、自发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习惯搞行政一刀切,盲干蛮干;有的工作敷衍塞责,以会议落实工作,对老百姓的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二、环卫规划仍然滞后。从统筹管理层面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涉及到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建设、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有所交叉,没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从污水排放层面看,全县绝大部分村(包括农村的农贸市场)人口集中居住地还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原始落后,致使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从垃圾处置层面看,尽管乡镇都建立了固定的垃圾处置场,但均为简易处置,处置场的垃圾堆放空间严重不足,后续处理也成难题,常有清理不及时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从村庄规划层面看,各村的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条件。

三、资金投入仍是瓶颈。一是县级财力投入有限。尽管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点多面广,具体到每个村的资金非常有限,据了解,县财政专项资金2018年度比往年的额度有所下降。二是乡镇不够平衡。虽然各乡镇都投入了环卫配套经费,但总体上来说投入不够平衡。试点村高于一般村,城中村高于郊区村,镇区村高于偏远村,国道省道沿线的高于相对偏僻的,垃圾历史存量少的好于存量多的。三是村级无力承担。据调查了解,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大多数村环卫工作经费缺口都比较大,比如我县一乡镇的一个合并村共有村民小组17个,受条件限制,聘请7名保洁员,一年需要发放工资7.56万元,而实际财政投入资金2.6万元,资金缺口相对较大。对于我县大多数村来说,尽管账面上体现年集体收入均超过了6万元,但可用财力微乎其微,因此,目前的村级还无力承担环卫工作经费。

四、整治成效仍难巩固。一是长效管理习惯难以养成。不少村组重突击整治轻日常管理,县考核时集中整治,检查过后涛声依旧,反弹现象严重。二是污染源仍未得到控制。大量积压的农膜和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农药化肥对土壤、水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给农村环境卫生带来新的压力。三是渠道水域污染难以控制。我县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在河道治理方面成效明显,但由于全县渠道流域长,水域众多,治理难度仍然较大,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为营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全力建设洁净美丽幸福永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方位宣传,提高干群环卫意识。要改变农民不良习惯,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媒体先行。通过广播村村通、电视等媒体在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地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活动配套。把农村环境卫生宣传与开展“治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从小培养。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高起点规划,确保建设科学合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另一方面规划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注重可行性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等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和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

三、多渠道筹资,加大整治投入力度。资金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刚性保障,要按照“政府拿大头,集体筹部分,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上级扶持。积极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重点支持综合性垃圾处理场、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工程。二是财政倾斜。财政投入比例要稳定,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要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巧用资源。抓住新农村建设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争取力度,整合资源,捆绑使用,集中实施;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和村集体经济,适当吸引民间资本,逐步改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

四、市场化运作,健全政府主导机制。一是党政高度重视。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构,将卫生、财政、城建、交通、规划、国土、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安监纳入进来,共同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决策研究和安排部署中来。二是纳入年度考评。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指标,切实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出台收费办法。尽快制定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区域的镇、村制定不同的征收费率,既解决镇村工作经费不足,又可提升农民的环卫意识。四是完善奖励政策。制定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大户养殖废物处理及居民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补贴政策和监督管理办法,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全面好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