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6-23

乡村要美丽 规划要先行 ——李海军委员代表鲤鱼塘镇政协联络组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0-05-06 15:29 来源:永兴县委政协委员会 作者: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2017年以来,我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成功创建示范村77个,重点抓好了郴永大道、西河风光带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巩固提升了S209沿线美丽乡村。目前,我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存在缺少规划,特色不明显,无序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编制滞后。浙江省“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虽然我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已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全县和各乡镇还缺乏规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没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乡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据统计,大部分乡村规划缺少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统筹考虑,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部分村屯建设杂乱无章,尚未形成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协调发展的乡村格局。工作推进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渐进性,部分乡镇村还处于零敲碎打,各自为战状态,整体上没有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制定产业、村庄、土地、生态、公共服务规划等规划。乡村规划的刚性不够,一些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凸显短期政绩的项目中,形式大于内容,忽视农村振兴的长远考虑,导致村庄在持续发展中没有得到提升,虽然村庄的外观得到改善,但是后期没有什么支持发展的理念,无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二、缺乏地方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我县目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未做到因地制宜,很多的规划设计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研究,一些规划人员直接抄袭其他地方的规划设计方案,导致很多村庄在后期的建设中与实际情况脱离,没有很好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已完成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大多是拆拆旧、建建房、修修路、刷刷墙、种种树、清清垃圾,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我县、各乡镇和各行政村的整体和地方性特色。

三、群众参与不高。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忽视了群众的发动和参与。目前我县相关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范围不广,宣传形式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打一个横幅,写几条标语,导致基层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大氛围。部分乡镇对村民的教育引导重视不够,只是一味强调群众素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方法。有的村虽然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但在编制过程中,未积极争取群众对本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意见建议,规划设计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导致群众参与度低,建设中群众不知情,甚至会出现不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

为此,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首先要学习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乡村规划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新农村运动”、法国的“乡村复兴”、浙江的“千万工程”等等,各地要在乡村规划方面,要学习借鉴的他人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吸取教训,避免不足,为我所用。二是提升乡村规划编制水平。提高顶层设计的能力,要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乡村规划,乡村规划不仅仅是村庄的整体规划,还应该配套出台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等,实现多规协调、相互融合。要以乡镇为单位,前瞻性规划好镇村体系,因地制宜编制乡村规划。加强乡村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强化各级政府对乡村规划建设的必要管控,解决村庄无序扩展、随意建设问题。按照空间布局科学、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的要求,形成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庄协调发展的乡村格局。

二、突出地方特色。乡村规划要注重延续性、注重个性化,要因地制宜,不能搞千篇一律,要彰显每个村的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把紧扣乡村实际,把农村建设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宝贵家园。一是注重特色产业的保护。结合乡村发展历史脉络,进一步挖掘传统传统特色产业的生命力,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更好底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让传统特色产业重新焕发生机,让美丽乡村建设有产业的支撑。二是注重特色生态的保护。国内外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生态作为基础的乡村振兴和乡村规划是不可能持久的。在乡村振兴的进村中,发展田园乡村,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因此编制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各乡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在梳理乡村生态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山、水、林、田、村、居等生态要素,出台乡村生态保护规划,制定生态保护规划措施,构筑村域生态空间体系。三是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文化记忆是乡村最宝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破坏的财富,乡村振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已不是首要任务,精神文化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注重建设与保护并重,村里的一块石头、一口古井、一棵古树都有故事,乡村规划时应体现地方特色,注重挖掘农耕文化、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乡风民俗、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等传统乡土文脉,加大对这些非可再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重新构建承载乡愁记忆,充满文化内涵的新时代乡村精神家园。

三、引导全民参与。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和直接参与者,部分村庄的规划与村民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编制规划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环境整治都要以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原则,特别是近期规划,要着眼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使农民短期内能看到规划的成果。因此在村庄规划方面,规划师要常“驻村”,要加强对村民访谈,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对于自身主体意识进行提高,真正的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