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8 11:27 来源:县科工局 作者:李四龙浏览量: 【字体:

  2023年,我局以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打造“一主一特多强”工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打好“发展六仗”工作为主线,围绕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任务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精细落实,成功争创省创新型县;成功争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数字基础建设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两项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牵头的“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作为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和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督查中有关典型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务实担当,党建引领绘就新蓝图。努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7月,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召开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党组织的重新设置调整,为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重要保证。今年来科工系统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人,培养党员发展对象1人,开展微党课讲授91次,组织观看各类党员教育影视片29集,开展社会实践90余次,参与实践活动党员人数1113人次。

  (二)承压稳进,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一是主要指标稳中向好。2023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三;工业固投增速27.4%,排全市第三;工业技改投资增速6.8%,排全市第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86亿元,排全市第四名;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8%,增幅排全市第四;工业实缴税金5.49亿元,排全市第五;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1.8%,排全市第三。今年共培育8家企业达到入规入统标准,7家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核成功入规。二是大力开展“两员”联企帮扶。2023年全县调整后“四上”企业共293家,服务专员共213人,今年累计走访5298次,摸排各类困难问题218个,帮扶解决197个,问题化解率达90%。

  (三)助企纾困,争资立项实现新突破。积极对接省市工信、科技部门,不断开拓战线,拓宽争资立项渠道,今年来指导企业申报项目38个,同比增长211%,到位资金5743万元。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指导4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指导企业开展中试项目3个;指导阳光贵金属公司建设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指导银都研究院公司建设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指导晶讯、金润、雄风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四)真抓实干,科技创新抢抓新机遇。我县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在去年跨越的基础上再次高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9589亿元,同比增长30.3%,占GDP比重约达3.16%,同比增长19.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市第一;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完成613件,同比增长1056.6%,申报金额55.9491亿元,同比增长311.99%;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完成294家,同比增长18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同比增长33.3%。(2022年我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均排全省第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4.38亿元,同比增长25.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4.4346亿元,同比增长282.29%(2022年县财政科技支出增速全省第4);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成1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0万元的1000%,新增发明专利14件,完成目标任务5件的280%。

  (五)智赋万企,数字强基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智赋万企”行动,申报2023年省“数字新基建”项目3个;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5个;指导完成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企业2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完成5家;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完成402家;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重点项目1个,上平台企业45家,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1家;申报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申报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1家,智能制造企业5个,智能制造车间9个,智能工位51个。

  (六)坚守底线,安全生产落实新部署。履行安全生产稀贵金属委员会牵头单位责任,坚持每月一次工作调度会议、每季度一次联合执法、每月一次执法台账汇总,每月形成工作总结、每月一次工作情况通报,随时开展下乡检查,随时开展督促督导,今年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3次,共下达执法文书(安全隐患责令整改通知书)37份,排查安全隐患143条,已整改142条,立案查处5起。累计办理“市人大“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交办函”等上级交办函5件,完成交办安全隐患整改18条。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绩效管理成效显著。精准部署有效落实市委“137”工作法,县委“红本”“双单制”“军令状”“月评季考年算账”工作机制,在全局推行KPI考核管理模式,将市、县对我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数据量化到月、落实岗位、细分到人,优化局管理体制,整合工作力量,将每月考评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与职级晋升提拔重用挂钩,激发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意识,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好中向好,优中向优,取得优异的成绩,力争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二)“永兴样板”闪耀绿博。7月28-30日,我县代表郴州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参加2023年第四届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组织10家企业参展,以实物加现场解说的形式将永兴稀贵金属产业的特色和亮点由浅入深地展现出来,现场布置1吨银砖堆砌成“银塔”,成为整个展会的“地标”物和一大亮点,吸引众多国际国内客商纷纷到馆打卡,在国家、省市媒体共宣传报道25篇,擦亮了“中国银都”招牌,打响了“永兴样板”名气,出彩地完成参展任务。

  (三)文创园建设点亮旅发。中国银都文创园是“郴州市承办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也是我局牵头的一项“红本”项目,年9月完成项目建设投入运营。9月20日,“碧水丹霞·璀璨银都”永兴县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银都文创园开园活动成功举办;10月20日阚保勇市长莅临文创园指导工作;11月23日至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市委书记吴巨培,莅临文创园调研指导工作;项目建设情况获领导好评。12月3日,央视CCTV2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对“永兴银都文创园”进行了连续6分钟的报道。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做好“小升规”培育。做好入规模排培育工作,对于有入规潜力的企业尽早介入,引导达标工业企业依法入统、应统尽统,2024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新增规模企业培育7家以上。二是扎实开展“规做精”培育。因企施策、精心培育,指导企业深耕专业细分领域,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发展,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力争打造100亿企业1家,50亿企业2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三是着力打造国字招牌。擦亮“中国银都”招牌,推进我县稀贵金属产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协同县开发区着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资源的重点支持。

  (二)大力开展争资立项工作。积极指导企业争资立项,加快项目申报力度,加强与省市工信、科技部门对接协调,做到“宽撒网、勤捕鱼”,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我县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2024年我局争资立项目标争取完成4300万元以上,其中可持续发展“揭榜挂帅”项目1个,金额预计900万元;争取省、市工业口项目资金2500万元;争取省、市科技口项目1800万元。

  (三)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实潇湘科技大市场永兴工作站,鼓励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省级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启动,指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年内开展中试项目3个以上,力争成功申报省市技术研发中心2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个,力争新增高企1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100家以上,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

  (四)扎实推进“数实融合”发展。一是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争取申报省“数字新基建”项目2个;“三化”重点项目3个;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重点项目1个;完成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3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企业2家;两化融合评估诊断50个;上平台企业30家;智能制造企业2家,智能制造车间6个,智能工位20个。二是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建制村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千兆光纤通达率达到100%,农村新增千兆光纤端口3000个,全年新建5G基站260个以上,指导督促各通信公司完成高铁、高速沿线8 个乡镇(街道)56 个村(社区)的“三线整治”工作。

  (五)持续发力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坚持“135”总体布局,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抓好“新湘十条”政策落实,做好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两手抓”,坚持把打造循环经济“永兴样板”作为关键重点,持续发力生态建设、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争资引资等各项具体任务。2024年争取申报可持续发展项目12个,争取申报可持续发展“揭榜挂帅”项目1个。

  (六)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组织稀贵金属专委会成员单位业务骨干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精细化地学习培训活动,落实专委会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强化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法依规完善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全力做好守底线工作为全县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