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2007年度永兴县城镇居民收支状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08-07-19 15:40 来源:县统计局 作者:不详 【字体: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增收政策,注重扩大和提高低保户、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居民的社会保障面和收入标准,把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促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对全县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汇总资料显示: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0.54元,比上年增长16.0%;人均消费支出7025.65元,比上年增长8.2%,呈现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稳步增加的良好态势。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2007年是永兴县城镇居民获实惠最多的一年 。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加额达1561.37元,是历史上永兴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加额最多的一年。 

  2、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在全市的位次上升一位 。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由上年的第6位上升到了第5位,超越了临武县。居前4位的分别是北湖区(12602.4元)、苏仙区(12445.2元)、资兴市(12361.5元)、桂阳县(11661.1元)。居6-11位的分别是宜章县(11061.2元)、临武县(10416.4元)、嘉禾县(10081.3元)、安仁县(9627.7元)、汝城县(8739.6元)、桂东县(7882.1元)。永兴县比最高的北湖区少1291.86元,比最低的桂东县多3428.44元。

  (二)拉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1、工资性收入增长是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592.91元,比上年增长  22.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63.1%。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3.2%,仍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兑现上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政策。2006年国家大幅度调整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永兴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均在2007年陆续兑现并补发增资工资;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于第一季度按照新的工资标准兑现十三个月奖励工资;三是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煤炭、电力、电信等系统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兑现的年终考核奖和效益奖力度加大;四是“元旦”、 “春节”等节日各单位为职工发放的福利费增加,带动职工收入水平提高。

  2、转移性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882.43元,比上年增长51.0%,占家庭总收入的15.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40.6%。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1234.52元,增长44.3%;捐赠收入362.62元,增长89.3%;赡养收入221.3元,增长80.1%。

  3、经营性收入有所下降。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2469.54元,比上年下降2.8%,占家庭总收入的20.5%,拉动可支配收入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出租房屋收入377.51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他经营性收入2092.03元,比上年下降5.1%。

  4、财产性收入有所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7.59元,比上年增加12.92元,增长20.0%,占家庭总收入的0.6%,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利息收入63.38元,比上年增长104.8%;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14.21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13.5%。

  5、就业人员负担逐年减轻也是带动居民增收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解决“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再就业问题,使城镇就业人员的负担逐年减轻。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就业者负担系数为1.58人,与上年相比降低了0.12人。

  二、城镇居民的消费特点及消费水平

  (一)城镇居民的消费特点

  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025.65元,比上年增长8.2%。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六增两降”的特点。

  1、食品支出增加。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025.89元,比上年增加380.95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支出增长5.9个百分点,对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41.0%。

  2、衣着支出稳步增长。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衣着消费时装化、配套化、高档化、时尚化和个性化趋势日趋明显。2007年,人均衣着支出1081.85元,比上年增长27.6%,拉动消费支出增长3.6个百分点。

  3、居住支出持续上涨。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为528.17元,比上年增长8.1%。居住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家庭维修用建筑材料及煤炭、液化气价格不断上涨所致。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有所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城镇居民家用电器等耐用品的消费高潮一个接着一个,档次不断提升,需求量明显增加。继彩电、冰箱、洗衣机后,空调器、淋浴热水器、消毒柜、洗碗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正在步入居民家庭,成为城镇居民家庭设备消费的热点,从而使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较大,增幅显著。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403.07元,比上年增长4.1%。

  5、医疗保健支出大幅下降。因各级地方政府多次降低部分药品价格,居民看病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城镇居民医疗费支出大幅下降。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81.05元,比上年下降38.0%。其中:药品费支出145.52元,比上年下降5.9%,医疗费支出120.53元,比上年下降56.2%。

  6、交通和通讯支出大幅下降。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501.8元,比上年下降17.5%。其中:交通支出154.08元,比上年增长7.0%;通讯支出347.72元,比上年下降25.1%。

  7、教育文化娱乐与服务支出增长趋缓。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为991.71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4%。其中:文化娱乐用品人均支出为103.52元,比上年下降50.6%;教育支出人均为690.69元,比上年增长30.1%。在教育支出中,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人均为415.6元,增长126.0%;义务教育学杂费114.34元,下降52.9%。

  8、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最快。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包括美容美发、珠宝饰品在内的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212.11元,比上年增长117.0%。

  (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热点增多,消费者信心明显增强。

  1、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吃和穿的消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刚性较强的家庭生活指标。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和衣着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14.4%和27.6%。在食品消费中,人均消费猪肉、牛肉、禽类、鲜蛋、水产品、糖烟酒饮料类明显增加,分别为434.16元、128.48元、229.09元、79.86元、181.13元和315.86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5.8%、39.3%、38.7%、25.0%、20.3%和16.8%。虽然食品支出的增加有食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以上食品的消费仍是增加的。另外,在衣着消费方面,百姓直接购买成衣和鞋类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到了75.1%和23.1%。其中:服装支出812.81元,比上年增长29.4%,鞋类支出250.1元,比上年增长27.4%。百姓生活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加注重吃得营养健康,穿得得体靓丽。 

  2、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政策性因素的影响,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支出均大幅下降,教育文化娱乐与服务支出增长趋缓,从而使享受型消费大幅增加。在杂项商品中,金银珠宝饰品支出人均为114.8元,而上年仅为1.65元;化妆品人均支出29.03元,比上年增长50.5%。表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妆饰消费成为突出人们个性化消费的显著特征。

  3、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7年,永兴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9.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24平方米;有92%的人拥有了住房产权;100%的城镇居民家庭使用独用自来水,比上年高8个百分点;12%的家庭饮用矿泉水,6%的家庭饮用纯净水,两者合计比上年高6个百分点;98%的家庭有单独的卫生设备,比上年高6个百分点;34%的家庭用上了空调设备,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如今,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面积、居住环境和相应配套设施较从前有了新的更大的变化。 

  4、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多。2007年,永兴县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90台,比上年多12台;组合音响28套,多2套;微波炉12台,多4台;空调器44台,多20台;消毒碗柜18台,多2台;健身器材4套,多2套;移动电话162部,多28部。

  总体上看,永兴县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已经摆脱了温饱及生存消费阶段,消费结构在加速升级换代,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层次转化。 

  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长。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养老、住房、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居民越来越多。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676.47元,比上年增长165.1%,占居民人均总支出的7.1%。其中:个人交纳的养老金501.17元,比上年增长3.7倍;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93.34元,比上年增长15.4%;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76.34元,比上年增长39.5%。

  四、当前城镇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低收入户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从分组资料来看,2007年,虽然永兴县高、中、低收入户收入全面增长,但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367.58元,比上年增加4275.27   元,增长22.4%,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34.76  元,比上年增加324.9元,增长7.5%。10%的最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10%的最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年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4782.45元拉大到18732.82元,扩大了3950.37元,高低收入组收入之比由去年的4.43:1扩大到5.04:1。

  2、食品价格上涨使低收入户人均多支出154.07元,导致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加大。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比去年多支出380.95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24.4%,而10%最低收入户人均食品支出1716.83元,在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154.07元(户均多支出585.47元),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影响较大。虽然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但由于物价的大幅上涨,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政府提高低保收入和发放的生活补贴大多被物价上涨因素所抵消。

  3、收入差距的逐年扩大导致居民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日趋显著。2007年,永兴县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16984.33   元,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3325.27元,二者相差13659.06元;而上年永兴县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13779.05元,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为3267.67元,二者相差10511.38元。收入差距的逐年扩大导致消费差距也逐年拉大。表现在消费构成上,则是高、低收入户消费层次日趋分化,低收入户消费主要以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为主,食品和衣着消费占消费支出的57.5%,而高收入户的消费则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高档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工具和服务、休闲娱乐旅游、居住等消费是高收入户的消费重点,尤其是随着高收入户可支配收入绝对额的快速增加,使高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住房、家用汽车消费将会明显增加,而低收入户则仅仅能够维持温饱。

  4、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十分窘迫。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永兴县城镇1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县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41%,不足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期1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全县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水平的47.3%。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为71.7%,明显高于全县城镇居民家庭62.1%的比值。可见,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基本上都用于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他们最担心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他们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他们不敢奢望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他们的生活窘迫而拮据。 

  五、对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建议

  在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居民家庭人口多,就业人口少等因素的影响,使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部分家庭由于经济拮据,加上住房、医疗、子女上学(高中及以上)等隐性消费的明显化,使这部分家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形成了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供养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弱势群体、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调查,认为解决目前永兴县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解决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大多数贫困家庭,其根本原因是家庭就业人口少,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和免费培训等支持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城镇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就业,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子女上学致困等问题突出。因此,要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建立和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医疗方面,应继续深化医疗改革,推行贫困户及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药品监管力度,降低药品和医疗救治费用,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教育方面应减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收取,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处罚力度,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3、有关部门在制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调价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其影响程度相当大,有关部门在出台调价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调价对其生活带来的影响,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不因调价而受到较大影响。

  4、分不同对象实施扶贫开发战略。那些因老、弱、病、残、伤而致贫的家庭,基本上是靠政府救济扶贫来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提高补助标准无疑是雪中送炭,能适当减少因物价上涨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和个人,应实施政府救济式扶贫和社会救助扶贫相结合,并提高低保标准。对于那些具有劳动能力因下岗贫困的家庭和个人,要通过扶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摆脱对政府救济的依赖,早日摆脱贫困,走出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