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兴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06-08 08:12 来源:县统计局 作者:县统计局 【字体: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煤矿长期停产整顿和世界金融风暴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51.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1.9%。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 %、 53.0%和36.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6973元,比上年增加2977元。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5.8%、52.4%和31.8%变为16.8%、52.7%和30.5%。  

  全县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1.33%,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3.36亿元,下降 16.1%,占全县财政总收入和税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1%、73.8%,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抢抓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机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99%,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561.04%,比上年提高63.0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全县城镇化率为35.27%,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  

  全县8件实事28个考核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9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5个,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9所,新建农村沼气池516口,新建农村安居房400户。改造县乡公路28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1.9公里。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31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2个;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893人。  

  年末全县就业劳动力34.39万人,其中非农产业劳动力20.18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57.5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6493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7974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援助1800户。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种植业产值9.97亿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12.46亿元,增长12.4%;渔业产值1.24亿元,增长17.7%;林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4.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1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13%。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7.74千公顷,增长18.23%;油料种植面积7.22千公顷,增长105.7%;烤烟种植面积1.3千公顷,下降6.47%;蔬菜种植面积8.26千公顷,增长6.72。优质稻占水稻面积比重达57.34%;杂交玉米占玉米面积比重90.0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总产量29.06万吨,增长36.4%,其中:水稻产量24.66万吨,增长36.8%。油料产量0.96万吨,增长215.96%。烤烟产量0.37万吨,增长3.24%。     

  全年出栏肉猪72.58万头, 增长13.9%;出栏牛1.95万头, 增长6.0%;出栏羊3.57万只,增长6.6%;出笼家禽540.11万羽,增长5.8%;水产品产量1.69万吨,增长24.4%;水果产量8.07万吨,木材产量10.4万立方米。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了湘阴渡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鲟鱼工厂化养殖与鱼籽酱加工项目、涌水万亩永兴冰糖橙示范基地、永兴冰糖橙无病毒苗圃基地等10大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3.29亿元,增长20.6%。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共安排专项资金235万元、整合支农资金5600万元,启动建设县级以上新农村示范村31个,比去年增加19个,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  

  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255公里,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5个。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497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238处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95万亩。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等各种补贴5579万元,发放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直补资金301.2万元。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万亩,恢复农田灌溉面积0.5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增长2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89亿元,增长2.3%。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4亿元,增长17.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3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10.0%。  

  全部工业增加值为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9.8%;轻工业增加值0.1亿元,下降47.9%。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13698万元,增长388.3%;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32260万元,增长1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294万元,增长18.9%。  

  全年金银产业产白银1400吨、黄金5.8吨、其它有色金属13万吨,完成产值58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煤炭产业实现原煤产量282万吨,税费2.3亿元(含煤炭调节基金)。全年实现发电量2.62亿千瓦小时,实现总产值8083万元和税费1957万元。烟花爆竹产业实现产值9000万元、税费400万元。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增长6.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12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28.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8 %;农村投资9.6亿元,增长26.3%。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1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8倍;第二产业投资12.5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4.18亿元,增长92.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不含房地产),新建投资7.9亿元,增长40.4 %;扩建投资2.8亿元,增长3.0%;改建和技术改造4.1亿元,下降13.2%。  

  全年计划重点项目32个,其中工业项目11个,农业项目4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社会事业及第三产业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 31.0亿元,本年计划投资14.84亿元,启动重点项目 26个,开工率为81.3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 9.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1.4 %,比上年增长46.9%。  

  2008年,全县房地产业投资14483万元(2007年度为1200万元),土地开发面积4012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倍;商品房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额9211万元,增长2.2倍。  

                    五、国内贸易  

  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13.3亿元,增长29.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4.0亿元,增长14.0%;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8亿元,增长28.1%;住宿餐饮业3.7亿元,增长10.6%;其他行业1.2亿元,下降4.6%。  

  全县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3.5亿元,增长18.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4亿元,增长6.7%;零售业销售额20.1亿元,增长27.6%。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22882万元,增长28.1%,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9个,比上年增加6个。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通过积极培育外贸出口企业,全县目前已有获进出口权企业 16 家,其中年出口创汇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3家。全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323万美元,增长32.8%;其中出口21323万美元,增长32.8%,成为全省出口大县和全市出口第一大县。其中铟每年出口占全国的10%,成为国际上铟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全县新批外资项目4个,合同到位外资4450万美元,增长24.0%;实际到位外资3942万美元,增长17.0%。全年引进省外境内内资项目36个,实际到位内资 11.9亿元,比上年增长9.55%;其中工业招商引资额11.02亿元,增长11.6%;全年引进了湖南金邦公司、潇湘旅游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农业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引进乐活蔬菜、先步养殖、冰糖橙果胶加工、黑山羊养殖等5个项目总投资3.2 亿元。全县外派劳务输出140人,比上年增加28人。  

  以建设“全省一流旅游景区”为目标,成功打造“中国白银第一坊”,板梁古村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已提请验收。全年共接待游客124.25万人次, 增长6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9亿元,增长104.2%;其中景区(点)接待人数78.14万人次,增长8.2%;景区(点)门票收入997.7万元,增长13.6%;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00%。  

                   七、交通和邮电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7205万吨公里,增长1.6%;旅客周转量40850万人公里,增长1.7%。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7603万元,增长9.2%;其中移动业务总量26011万元,增长13.4%;电信业务总量4655万元,下降12.2%;邮政业务3303万元,增长21.6%;联通业务3541万元,增长2.6%;铁通业务93万元,增长24.0%。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到61471户,其中小灵通12768户;移动电话用户15.2 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9.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3.7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21.6%;上划中央“两税”2.15亿元,下降17.5%;上划“两个所得税”2.77亿元,增长43.7%。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3亿元,下降1.1%。财政总支出9.2亿元,增长26.0%,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及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基本保障。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2.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54亿元,增长25.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64亿元,比年初增加8.57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5.55 亿元,比年初增加1.18亿元;农业存款余额0.96 亿元,比年初增加0.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39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87亿元,比年初增加0.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48亿元,比年初增加0.4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亿元,比年初增加0.4亿元。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永兴县分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530万元,增长7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0万元,下降0.5%;人寿险保费收入8250万元,增长94.1%。各项赔款支出1612万元,增长27.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72所,在校学生44603人,比上年增加39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2所,其中初中26所(包括4所九年日贯制学校),初中招生5021人,在校学生14460人,毕业生6883人,入学率100%;高中6所(2所完全中学),普通高中招生1811人,在校学生16594人,毕业2657人;职业教育招生268人,在校2260人,毕业2106人;民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1744人(初中609人和高中1135人)。 2008年高考中全县上线人数1656人,总上线率为67.73%,其中本科上线人数842人。争取上级义务教育化债奖补资金3211万元、县本级配套1000万元用于“普九”债务化解;在全市率先推行边远山区教师每人60-100元的补贴制和600-2000元的骨干教师津贴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1159人的学杂费,建设义务合格学校9所,新建了银都实验学校,并将文昌中学改为公办初中,先锋小学二部工程即将动工兴建。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5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21.6亿元,增长36.6%。全县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7项,完成省市科技成果鉴定验收3项,完成专利申请76项、专利实施38项,取得省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4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项,列入省及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5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科技工作在“湖南省专利试点县”的基础上,又被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湖南省专利示范创建县”。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机构33个,其中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成功举办“春暖银都”赈灾大型综艺晚会等文体活动20余场。永兴县创作的文学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荣获全国第八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评活动银奖。“永兴花鼓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初审。投资500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和 “农家书屋”39个。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始终保持“扫黄打非”力度,有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永兴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湘南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  

  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微波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卫星收转站2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50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64%。调频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64%。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25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62个。积极争取资金7200余万元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建设工程,解决农村电视盲区人员看电视问题24998人。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3家,卫生工作人员1529人,卫生技术人员1449人,拥有床位总数1127张。民营5家,个体诊所35所, 村卫生室452个。全县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87人,注册护士648人。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农民达45.46万人,参合率达93.08%。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19个工程共15480平方米。全县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9.34%。每万人执业医生11.809人;孕产妇死亡率达34.99人/10万。  

  全县体育场地171个(不含学校),其中体育馆 1个,标准场 71个,健身房6个,训练房1个。参加省运动会获得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7枚。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共承办和协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共12次。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28050公顷,其中水田22380公顷,旱土5670公顷;当年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率1.09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完成率0.979%,矿产资源非法开采制止率100%。  

  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 5.14平方公里 ;环境噪声控制区 1个,面积5.14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二氧化硫减少排放84吨,化学需氧量(COD)减排78.1吨。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为6.69%,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1.2%,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执行率为100%,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1.86千克,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为3.44克。  

  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迹地更新0.7万亩、“三难地”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提质工程苗木补植1.5 万亩、4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6.44%。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7人,比上年减少31人,下降45.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79人,下降54.4%;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7人,比上年减少23人,下降57.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98人,下降8.8%;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6.786人,下降26.9%;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4.965人,下降49.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64.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2万人,增加1.39万人,乡村人口41.51万人。全县常住人口为57.48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8.8‰;死亡率3.52‰;自然增长率5.28‰;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0%;节育措施落实率93%;出生性别比为107.63。开展了计生奖励扶助工作,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和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到100%。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比上年增加1189元,增长10.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7677元,增长1.1%;经营性收入2679元,增长8.5%;转移性收入2258元,增长19.9%;财产性收入120元,增长54.4%。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55元,增加471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1649元,增长12.8%;家庭经营收入3313元,增长1.8%;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393元,增长133.9%。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71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支出分别增长12.9%、16.9%、6.1%、26.2%、11.5%和7.3%;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2台、电冰箱88台、空调40台、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126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33元,增长4.1%;其中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分别增长9.7%、11.0%、12.0%;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3台、冰箱55台、摩托车40辆、移动电话115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8.3%和48.8%。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4.94平方米和37.1平方米。   

  全县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640人,新增参保人数5282人;其中:企业单位17653人,机关事业单位1298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1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76人,新增参保人数382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296人,新增参保人数3495人。城镇零就业家庭100%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完成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800户7974人;全年审定落实低保对象17437户、35615人,比上年增加137户、4404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7736户、15115人,农村低保对象9701户、20500人。共发放低保金2656万元(城镇1796万元,农村860万元),比上年增加356万元。人平补助标准分别提至95元、35元;新建(筹建)城镇廉租住房11591平方米,新建、扩改建了5所乡镇敬老院以及3所村级“五保之家”。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8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