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兴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8-07-19 10:54 来源:县统计局 作者:不详 【字体: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兴县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力保全省十强、打造三湘名县"这一目标和"打基础、创环境"这一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克服了"8.20"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县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保持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7.3%;二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20.2%;三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13%。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 %、  57.9%和33.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217元,比上年增加3239元。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6.2%、49.3%和34.5%变为17.2%、51.6%和31.2%。
    
    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4.01亿元,增长27.1%,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85.3%。

    "三化"进程加快。突出"工业强县"的核心作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园区经济为载体,使新型工业化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49.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8.7%;园区或工业小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37.9%,比上年提高9.9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13家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4.1亿元,实缴税金396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0%和13.0%;带动基地总产值2.8亿元,增长28.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为11.38%。城镇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全县城镇化率为33.2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明显。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实事8大项目20项指标都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建成县到乡镇公路27公里;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人员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28876人;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拨付到位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20户;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658人;新建(筹建)城镇廉租房2339平方米;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4所。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就业劳动力34.34万人,其中非农产业劳动力19.34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832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9%左右。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43.6千公顷,增长0.6%。其中,水稻33.6千公顷,下降2.5%,优质稻占水稻面积比重达5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杂交玉米2.1千公顷,增长27.6%,占玉米面积比重89%,提高4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3.1千公顷,增长13.8%;烤烟种植面积1.4千公顷,下降18.5%;蔬菜种植面积8.2千公顷,增长14.3%。粮食总产量25.3万吨,增长21.3%,其中:水稻产量21.4万吨,增长22.4%。烤烟0.4万吨,下降18.2%。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猪69.2万头,出笼家禽699.8万羽,水产品产量1.6万吨,分别增长0.3%、2.0%和2.5%。出栏牛2.5万头, 出栏羊3.4万只,分别下降 1.2%和增长0.3%。全县养殖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养殖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为47%;其中畜牧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1.6%;渔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3.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222万元、捆绑各种涉农资金1200万元,推进了10个示范村和50个整治村的建设。县财政预算的农业项目资金达2157万元,增幅达10%以上,累计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472.2万元、良种补贴523.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73万元、石油提价直补1112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6881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276处。改造县乡公路27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公路175.8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3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2个;帮助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13573人;新建农村沼气池561口;标准化农家店建设67家;年末农业机械25109台,增加732台;农业机械总动力23.4万千瓦,增长7.0%;机耕面积达36.04千公顷,增长2.3%;机电排灌面积10.5千公顷;排灌动力机械4640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为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29.5%,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15.5个和2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29.3%;轻工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52.1%。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1697万元,下降28.6%;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5563万元,增长30.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501万元,增长9.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14.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金银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产白银1980吨、黄金6.8吨、其他有色金属15万吨,实现税收3亿元,增长50%,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0.7%。煤炭产业实现产量276.4万吨,税费1.45亿元,分别增长25.1%和74.7%。电力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发电量3.2亿度、总产值2.36亿元、税费3700万元,分别增长14.3%、31.1%和19.4%。烟花爆竹产业实现产值5300万元、税费210万元。

    产销衔接较好。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4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6.9亿元,下降8.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37%,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增长14.8%。永兴县的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16家,各类工业园区10家,园区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其产值、税收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税收的24.3%、34.7%,其中产值过亿元的4家。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82亿元,增长60.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33.1%,比上年提高156.5个百分点。
   
    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增长0.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7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1万平方米,增长7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增长5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4 %。在城镇以上投资中,新建投资5.6亿元,增长3.3%;技改投资4.7亿元,增长268.7%;扩建投资2.7亿元,增长48.0%。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启动建设重点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 其中大吉烟花爆竹公司、鑫裕环保镍业、德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投资额3000万元、2000万元、1080万元,并已竣工投产;永兴综合利用电厂、亚通有色金属综合回收科技有限公司、海纳贵金属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安置工程、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灿阳贵金属有限公司等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投资额10000万元、3500万元、3000万元、2800万元、2550万元和2500万元。
    
    房地产开发重新起步。2007年,全县房地产业投资1200万元(2006年度为0),土地开发面积450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836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3.5亿元,增长18.6%;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3.4亿元,增长22.2%;其他行业1.2亿元, 增长12.6%。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17858万元,增长26.1%,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个,比上年增加4个;商品总成交额71100万元,增长75.0%。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上新台阶。通过积极培育外贸出口企业,壮大自营出口企业队伍,在全县逐步形成了以兴光冶炼、西河企业集团、永星有色、鑫达银业、富兴贵金属等企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出口基地。2007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6056万美元,增长88.5%;其中出口16055万美元,增长88.4%,成为全省出口大县和全市出口第一大县。出口的对象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香港、韩国、荷兰等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是白银、电解铅、锌、锭、铋等有色金属产品。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个、增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343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368万美元,增长2.0%。全年引进省外境内项目达43个,合同引资11.0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08227万元,增长15.3%,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县外派劳务输出112人,比上年增加12人。

    旅游业快速发展。 以承办中国郴州(山水银都)生态旅游节为契机,直接投资3000余万元对便江核心风景区等景点进行提质改造,新建中国白银第一坊、永桥、象山等项目,提质改建黄克诚故居、板梁古民居二期工程等项目,在全县形成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76.73万人次,增长2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5亿元,增长14.3 %;其中景区(点)门票收入878.3万元,增长213.0%;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00%。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1048万吨公里,增长18.3%;旅客周转量26435万人公里,增长21.6%。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4468万元,增长1.5%;其中移动业务总量22940万元,下降12.8%;电信业务总量5271万元,增长12.8%;邮政业务2717万元,增长21.3%;联通业务3450万元, 增长15.7%;铁通业务90万元(去年同期为0)。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到68695户,其中小灵通10446户;移动电话用户12.4 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0.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9.4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16.1%;上划中央"两税"2.61亿元,增长15.8%;上划"两个所得税"0.19亿元,增长31.7%。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5亿元,增长22.1%。财政总支出7.25亿元,增长27.4%,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及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基本保障。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1.8亿元,比年初增加6.8亿元,增长19.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1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企事业存款余额4.4 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增长14.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9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永兴县的贷款主要支持了支柱产业冶炼业、个人住房消费、个体经营及"三农",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536万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6万元,下降5.1%;人寿险保费收入4250万元,增长32.1%。各项赔款支出1260万元,下降0.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80所,在校学生40678人,比上年增加5250人,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1所,其中初中25所(包括4所九年日贯制学校),在校学生16484人,入学率100%;高中6所(4所完全中学),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1497人,其中:普通高中7699人,职业教育3798人。全年招生7300人,其中普通高中2153人,初中5147人; 2007年高考中全县上线人数1617人,总上线率为63.79%,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82人。教育工作通过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全免,共免除资金1557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免教科书费32158人次,免除资金192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000人次,共补助资金20万元。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07年,全县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0项,完成省市科技成果鉴定验收3项,完成专利申请73项、实施19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产品1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顺利创建全省专利试点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鑫泰银业的《多金属符合型砂料的综合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经专家鉴定,技术等级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80万元,增长34.1%。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15.8亿元,增长64.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机构38个。全县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艺创作和演出活跃。全年共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次,成功举办首届"十佳道德标兵"颁奖暨和谐永兴迎新春大型文艺晚会、"比作风、塑形象、共建和谐永兴"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魅力银都、星光永兴"等大型文艺演出;积极参加郴州市第三届"群艺杯"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书法作品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摄影作品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县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县图书馆新增图书1000余册,接待读者4万人次,组织参加了全省少儿读书活动并获三等奖;县花鼓戏剧团全年下乡巡回演出220场,观众人数达20万人次,其中表演唱《花鼓歌舞颂党恩》在中央二台"春暖2007"栏目播出。积极抓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共完成电影放映3037场,其中农村放映2986场。加强文化市场整治力度,投资14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对网吧实行了视频监控技术;始终保持对"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全年共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8次,累计收缴淫秽影碟185块、非法盗版影碟6598块、非法盗版书籍7854本,取缔黑网吧3家,较好地净化了文化市场。

    广播电视稳步发展。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微波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卫星收转站2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2.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00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5%。调频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3%。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24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56个。全年累计在中央台上稿35篇,其中由永兴县与湖南卫视联袂拍摄的《浪漫永兴银河会--中法青年"浪漫唱响"》节目,在法国国家公共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中播出50分钟,极大地提升了永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1家,卫生工作人员1692人,卫生技术人员1451人,拥有床位总数1117张。民营7家,个体诊所57所, 村卫生室519个。全县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42人,注册护士512人。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农民达37.94万人,参合率达71.55%。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计划免疫覆盖率96.43%。每万人执业医生10.592人;孕产妇死亡率73.88人/10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活跃。全县体育场地171个(不含学校),其中体育馆 1个,标准场 71个,健身房6个,训练房1个。参加省少年儿童运动会比赛获得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获得市运会比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 8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年末全县耕地面积33186.5公顷,比上年增加43.27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6.9267公顷,当年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率177.25%;灾毁耕地1395.13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29151.98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通过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全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通过加大对冶炼污染、县城区和便江河环境污染整治,使全县环境质量不断好转。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 5.14平方公里 ;环境噪声控制区 1个,面积5.14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二氧化硫减少排放670吨,化学需氧量减排6200吨,砷减排915公斤,镉减排1公斤,圆满地完成了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注重生态建设,加大了森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力度,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6.8%。
    
    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68人,比上年增长21.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33人,比上年减少0.055人,下降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1人,增长46.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169人,比上年增加0.605人,增长38.7%;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9.286人, 比上年减少2.252人,下降19.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9.768人,比上年减少1.997人,下降17.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63.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3万人,增加1.35万人,乡村人口42.6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为57.37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8.54‰;死亡率3.59‰;自然增长率4.95‰;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5%;节育措施落实率93%。开展了计生奖励扶助工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发放到位率100%,扶助对象487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均为100%,扶助对象42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城镇住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11元,比上年增加1562元,增长16.0%,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7592元,增长22.1%;经营性收入2470元,下降2.8%;转移性收入1882元,增长50.9%。据农村住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84元,增加570元,增长13.2%;其中工资性收入1462元,增长1.0%;家庭经营收入3254元,增长18.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68元,增长50.0%。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26元,增长8.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1%,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2台、空调44台、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162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6元,增长9.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83台、冰箱44台、摩托车32辆、移动电话92部。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9.5平方米和36.6平方米,分别增长3.3%和0.9%。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县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358人,其中:企业单位12371人,机关事业单位1298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1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66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60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0801人。全县审定落实低保对象17300户(城镇7700户,农村9600户),比上年增加1143户,31211人(城镇15046人,农村16165人),比上年增加4264人;共发放低保金2300万元(城镇1700万元,农村600万元)。新建、扩改建了大布江、金龟、复和、洞口等4所乡镇敬老院以及三塘乡下青村、马田镇和平村和龙形市乡石阳村等3所"五保之家"。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7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纠错】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